-
張培訓(創傷骨科)主任醫師
外科 骨科
醫生介紹
張培訓,男,漢族,1975年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大學骨科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教授、主任醫師。
教育部創傷與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與神經再生研究所副所長
臨床方向為老年髖部損傷、股骨頭壞死、脊柱退變與椎間盤疾病、骨不連、肩痛、神經損傷。
擅長合并多種疾病的老年復雜髖部骨折的保髖內固定和關節置換;脊柱骨折的PVPPKP手術治療;脊柱微創手術;椎間盤的微創摘除與置換;脊柱退變與椎管狹窄的椎管減壓椎間融合內固定;股骨頭壞死的分期保髖治療和關節置換;復雜骨折術后的骨不連;肩袖損傷的微創治療;復雜骨折的微創治療;復雜肩關節骨折、關節炎、肱骨頭壞死的肩關節半肩關節置換、全肩關節置換、反肩關節置換;運動損傷與修復重建;關節鏡下的微創手術;手外科修復重建;神經損傷的手術修復與快速康復等。
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8月至今工作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2008年赴韓國首爾Madi醫院學習關節鏡技術;2010年赴德國慕尼黑Landshut、漢堡Kiel醫院學習關節置換技術;2011年赴瑞士學習創傷骨科內固定技術;2014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肩肘外科專業訪問學習。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全國委員
北京醫學會創傷學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骨科學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新與轉化學組委員
中國骨科菁英會創始會員
北京醫學會手外科學會常務委員
北京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與關節損傷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蘇專業委員會創傷骨科與多發傷學組委員
國際創傷與矯形(SICOT)中國部青委會常委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編委、
《Spine》中文版編委、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編委、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編委、
《中華臨床醫師電子雜志》編委、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第九屆編委、
《實用骨科學雜志》編委、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
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3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篇;第一作者發表SCI英文論文21篇,以責任作者發表SCI英文研究論文45篇。參編骨科學專著20部,獲得專利21項。
200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新星;2010年度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青年學者;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0年度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7年度獲得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醫生擅長
老年髖部損傷、股骨頭壞死、脊柱退變與椎間盤疾病、骨不連、肩痛、神經損傷。
擅長合并多種疾病的老年復雜髖部骨折的保髖內固定和關節置換;脊柱骨折的PVPPKP手術治療;脊柱微創手術;椎間盤的微創摘除與置換;脊柱退變與椎管狹窄的椎管減壓椎間融合內固定;股骨頭壞死的分期保髖治療和關節置換;復雜骨折術后的骨不連;肩袖損傷的微創治療;復雜骨折的微創治療;復雜肩關節骨折、關節炎、肱骨頭壞死的肩關節半肩關節置換、全肩關節置換、反肩關節置換;運動損傷與修復重建;關節鏡下的微創手術;手外科修復重建;神經損傷的手術修復與快速康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