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龍副主任醫師
消化科 內科
醫生介紹
房龍,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社會任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肝膽疾病協作組委員、北京醫學會消化系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消化系病學分會肝病學組委員。
個人學習經歷:1999年7月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學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于中日友好臨床醫學研究所,獲得醫學碩士學位;2011年7月,畢業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個人工作經歷:2002年8月起,歷任中日醫院消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
1、消化系統疾病的內鏡下診治:⑴基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技術的膽管/胰管結石取石、膽管/胰管支架置入、鼻膽/鼻胰引流管置入;⑵消化道狹窄擴張、支架置入(食管/賁門/幽門/十二指腸/結腸/直腸支架);⑶消化道梗阻導管置入(經鼻/經肛腸梗阻導管);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硬化劑注射/組織膠注射;⑸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切除(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內鏡粘膜下挖除術ESE/內鏡全層切除術EFTR);⑹消化道營養管置入(空腸營養管/三腔喂養管);⑺胃鏡/結腸鏡/小腸鏡/十二指腸鏡。
2、消化系統危重癥疾病診治:⑴急性胰腺炎;⑵梗阻性黃疸;⑶消化道出血;⑷腸梗阻;⑸潰瘍性結腸炎。在我院率先開展膠囊內鏡、單氣囊小腸鏡、經鼻/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消化道腫瘤內鏡粘膜下挖除術(ESE)及內鏡全層切除術(EFTR)、雙鏡(消化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消化道腫瘤、慢性胰腺炎內鏡治療等多項技術。
研究方向為消化道腫瘤的發病機制及防治。
科研成果:
參與或主持了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實施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資助項目、北京市科委課題、首都醫學發展基金、中日友好醫院青年科技英才計劃、中日友好醫院院級課題等12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World J Gastroenterology、中華消化雜志、中華消化內鏡雜志、首都醫科大學學報、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等醫學期刊發表論著30余篇。參編著作2部《小腸鏡所見及疾病診斷》、《疼痛診療手冊》。
教學情況:
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中醫藥大學《內科學》和《物理診斷學》課程的教學,認真負責履行住院醫師臨床輪轉帶教工作。
表彰獎勵情況:
2014年獲得中日醫院醫療三等獎。2014年、2016年獲得中日醫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2016年獲得中日友好醫院辛育齡青年獎。2017年獲得中日醫院優秀教師獎。
醫生擅長
1、消化系統疾病的內鏡下診治 ⑴基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技術的膽管/胰管結石取石、膽管/胰管支架置入、鼻膽/鼻胰引流管置入;⑵消化道狹窄擴張、支架置入(食管/賁門/幽門/十二指腸/結腸/直腸支架);⑶消化道梗阻導管置入(經鼻/經肛腸梗阻導管);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硬化劑注射/組織膠注射;⑸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切除(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內鏡粘膜下挖除術ESE/內鏡全層切除術EFTR);⑹消化道營養管置入(空腸營養管/三腔喂養管);⑺胃鏡/結腸鏡/小腸鏡/十二指腸鏡。 2、消化系統危重癥疾病診治 ⑴急性胰腺炎;⑵梗阻性黃疸;⑶消化道出血;⑷腸梗阻;⑸潰瘍性結腸炎。在我院率先開展膠囊內鏡、單氣囊小腸鏡、經鼻/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消化道腫瘤內鏡粘膜下挖除術(ESE)及內鏡全層切除術(EFTR)、雙鏡(消化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消化道腫瘤、慢性胰腺炎內鏡治療等多項技術。 研究方向為消化道腫瘤的發病機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