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第三人民醫院三級乙等
深圳東湖醫院(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為深圳市屬非盈利性傳染病專科醫院,是深、港、澳、珠及深圳周邊城市唯一的一所傳染病專科醫院。深圳東湖醫院于1985年開業,技術力量雄厚,業務科室齊全,醫療設備先進,專科特色鮮明,服務質量優良,主要承擔著傳染病(含肺結核)的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和防治任務及部分綜合醫療服務工作。深圳東湖醫院地處深圳市東部,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床位500張。醫院科室設置合理,根據"大專科、小綜合"的格局要求,門診部按二級綜合醫院門診模式發展,設有內、外、婦、兒科、口腔科、皮膚性病科、康復科、五官科等,并逐步建立特色專科如肛腸科、骨關節科、美容科等。住院部按三級專科醫院改建,收治各類傳染病(含肺結核)。深圳市政府撥款一億元人民幣新建的住院部大樓已落成使用,病床增加到500張,現已開放400張,新住院大樓全部作為收治肝炎病人,成為深圳市肝病治療中心,可以為各位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病房現設11個病區,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一區、二區)、肺病科(三、四區)、消化內科和肝膽外科(五區)、肝病科(六區-11區)。深圳東湖醫院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8人,擁有一大批肝病專家與肺病專家,其中正主任醫師8人,副主任醫師52人,博士8人,碩士2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導師4人。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名,省市學科帶頭人8人,(含傳染病、肝病、醫院感染、呼吸、中西醫結合等專業)。廣東省"五個一工程"傳染病學術帶頭人1名、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副主任委員1名、中華醫學會深圳分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主任委員1名;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深圳分會醫院感染學會主任委員1名。深圳東湖醫院肝病科是1998年深圳市首批確定的重點醫學專科之一,在歷年考評中均名列深圳市重點專科前三名。肝病科包括普通肝炎病區、小兒肝炎病區、肝硬化肝癌病區、重癥肝炎治療中心、中西醫結合肝病區等6個肝病病區,主要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及各類肝病(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病、肝纖維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在肝病的診斷、檢測方面(包括血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組織病理學等的檢測)已經配套齊全,檢測水平達到國內同類醫院的先進水平。中西醫結合肝病科是東湖醫院重點發展科室,重點研究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肝纖維化、肝硬化、高甲胎球蛋白血癥、重型肝炎的治療有獨到之處,提高了肝硬化腹水的療效和重型肝炎搶救成功率。為提高重癥肝炎的搶救成功率,醫院在原重癥肝炎病區的基礎上,建立了肝病ICU中心,配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人工肝治療儀,該中心已成為本市重肝的治療中心。呼吸內科以收治各型肺結核為主,也收治慢性阻塞肺部疾病、肺心病等,為深圳市難治性肺結核主要收治醫院,肺癌、肺空洞填實、肺動脈栓塞等介入治療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醫院新引進了CT機、數字X光機,可以為患者提供先進的檢查手段。深圳東湖醫院始終堅持"科教興院"的宗旨,高度重視科研教學工作。醫院近年來與國內外多所高校聯合辦學,承擔科研與教學任務。醫院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現在是暨南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武漢大學博士培養基地、中山醫科大學傳染病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單位、湖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博士及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香港浸會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實習基地。肝病研究所是于1996年以我院為依托成立的,是深圳市唯一市屬肝病研究所,幾年來先后承擔省、市下達的科研課題16項,取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深圳市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以科技為龍頭,帶動臨床與基礎研究,使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達到全國同專業先進水平。肝研所下設分子生物室、基因工程室、免疫室、病毒室、病理室、細胞室等八個研究室,配備了一系列國內外先進的醫療設備,主要有DNA測序儀、基因芯片計算機掃描儀、流式細胞儀、蛋白層析系統、生物熒光顯微鏡、Bio-Rad定量PCR檢測儀等,可以進行病毒基因定量、病毒基因變異分析及各類肝炎病毒的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檢測及各類肝病組織細胞學檢查(包括組織學診斷、免疫組化、原位雜交等)。為提供優質服務,東湖醫院肝病中心實行無假日門診,每周一至周日均安排專家坐診,全天候抽血化驗肝功及B超檢查,肝功生化及乙肝兩對半可當日發報告。
預約掛號
-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掛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廣州市肝病醫院、廣州市傳染病研究所牌子),醫院始建于1921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廣州市屬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是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國家病毒資源庫共建單位,國家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肝病、艾滋病臨床藥物試驗基地,國家艾滋病臨床醫師培訓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廣東省艾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是廣州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的教學醫院。 醫院目前分東風及嘉禾兩個院區,在職職工1500多人。東風院區位于東風東路627號,編制床位400張,收治包括登革熱、肝炎、艾滋病、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病等傳染病患者;嘉禾院區位于白云區華英路8號,毗鄰華南快速干線及廣州地鐵2、3、14號線嘉禾望崗站,占地250畝,是融現代建筑與傳統特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開放床位1100床,三期工程動工在即,建成后總床位可達3100張。 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及廣州市醫學重點學科,在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臨床救治、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市科技重大和重點課題,獲多項省、市科技進步獎。 醫院配置包括256 排螺旋CT、3.0MRI、DSA、四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基因測序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和精密儀器;擁有高端的病毒學與免疫學研究平臺及豐富的臨床資源,建有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蛋白質組學、臨床藥代檢測、突發傳染病應急檢測、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等平臺;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2022年底前可投入使用,為科研提供優越的研究條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是一所百年傳染病院,一直以來都奮戰在與各類傳染病斗爭的前線,醫院在歷次傳染病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應對2003年抗擊非典、2020年——2022年新冠肺炎救治中為有效保障廣大市民身體健康和維護廣州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突出貢獻。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作為省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醫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市衛健委各項工作部署,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廣東省、廣州市政府、省和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新冠患者救治的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不同類型患者分類收治、精準施策,實現初篩陽性患者及時轉運、流程規范,實現入院后救治力量配足配強、嚴控出院指征,實現患者身心康復同步推進、加速康復,實現解除集中醫學隔離患者點對點轉運、全部納入監測的(“五個實現”)防控要求。團結帶領全體醫務人員全力以赴、不畏艱難、舍生忘死、連續奮戰,堅決守好祖國的南大門。截止目前,是廣東省收治新冠確診患者最多、收治新冠相關病例種類最全的醫院,救治成功率99.8%。同時,收治患者來自全球58個國家,是全省乃至全國收治外籍患者最多的醫院。 先后獲評“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文明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州市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
預約掛號
-
南昌市第三醫院三級甲等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座落在南昌市中心城南的撫河之濱,繩金塔下,始建于1917年,前身是法國教會醫院——圣類思醫院。1951年省政府接管,更名“省立南昌第二人民醫院”,1954年更名“省立人民醫院”,后幾經更名,1972年至今名“南昌市第三醫院”。2009年掛牌“江西乳腺專科醫院”。2016年增掛“南昌市婦幼保健院”。 近百年的歷史蘊育了醫院仁術慈心、嚴謹求實的文化精髓;近百年的歲月培育了三院人穩重踏實、精益求精的醫者風范;近百年的發展造就了醫院金色的品牌。近百年來,人才輩出享譽贛鄱大地,科研碩果光耀豫章故郡。秉承濃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南昌市第三醫院和她依托的城市一樣,在改革中奮進,在創新中升華,在拼搏中崛起,煥發出勃勃生機。 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以乳腺疾病專業學部為品牌,以婦幼健康診療體系為特色,以內分泌、急診、康復為支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先后掛牌江西乳腺專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屬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合作單位,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家衛生部“綠色安全醫院”三家試點單位之一,健康中國2020女性腫瘤防治工程乳腺腫瘤項目早診早療項目全國示范基地。系南昌大學醫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贛南醫學院、南昌大學醫學院撫州分院、九江學院、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院、宜春學院、新余學院、江西省職業技術學院、南昌市衛校等10余所院校的教學醫院及專業留學生見習基地、國家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南昌市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落戶朝陽院區。 作為公立醫院,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肯定,先后榮獲“省級群眾滿意醫院”、“江西省十大慈善醫院”、“一屆江西省十大和諧醫院”、“南昌市五一勞動獎狀”、“三星級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南昌市文明單位”、“新世紀南昌衛生發展”突出貢獻獎和全國“改革創新醫院”、全國百姓示范醫院等殊榮,以全國第四、全省第一的成績被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授予“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示范單位”,被江西省社會保險管理中心授予“2014年度全省基本醫療保險AA級定點醫療機構”,系獲此殊榮的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多次榮獲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醫院占地面積20267.5平方米,其中,醫療建筑面積29280平方米,綠化面積4778平方米,占總面積的23%;設行政職能管理科室33個,臨床科室34個,醫技科室12個;編制病床600張,現實際開放床位728張,在職職工1302人,退休職工360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148人,博士后2名,博士5名,碩士17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南昌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名,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江西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全省衛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名。18名同志擔任國家級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委以上委員、65名同志擔任省級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委以上委員,8名同志擔任市級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昌市名醫5人;3人被列為南昌市521學術技術帶頭人。 醫院擁有設備:擁有美國GE公司64排CT、美國瓦里安醫用直線加速器、磁共振系統、Z直接數字化攝像系統(DR)、德國西門子全數字化X線攝影機及乳腺數字化三維立體定位穿刺活檢系統、西門子Acuson ABVS2000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系統、乳腺導管內窺鏡、檢驗科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快速組織微波處理儀、萊卡1900冰凍切片機、前哨淋巴結檢測儀、血液凈化儀等大型醫療設備和ICU、CCU監護系統,心腦血管檢測儀及TDS亞健康篩查儀、血管造影數字成像系統﹙DSA﹚。 醫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加強了重點學科的建設,以差異化取得競爭優勢,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以全面提高醫療質量,切實保障患者安全,努力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為目標,注重學科內涵建設。麻醉科成為衛生部一批“舒適化醫療”研究基地,婦科獲省級“兩癌”篩查示范基地,乳腺腫瘤科為江西省醫學最先學科,臨床護理、重癥醫學科、兒科(重癥)為江西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內分泌代謝科、兒科呼吸專業為江西省醫學學科省市共建先進學科,病理科、腫瘤綜合放療科、產科為江西省醫學學科省市共建建設學科,急診醫學科、兒科、新生兒科為南昌市名科,乳腺腫瘤科、內分泌科為市醫學重點扶持學科。醫院有江西省乳腺疾病研究所,是江西省乳腺疾病重點實驗室組建單位,江西省乳腺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為南昌市衛生系統市級醫院第一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育);獲封南昌市糖尿病骨質疏松科技創新團隊,擁有南昌市乳腺疾病重點實驗室、南昌市...
預約掛號
-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三級甲等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創建于1958年5月,前身是柳州市婦幼保健所,1980 年擴大規模改名為柳州市婦幼保健院,1994年醫院跨入全國愛嬰醫院行列,1997 年成為廣西首家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2008年在全區市級婦幼保健院中率先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和幾代婦幼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集保健、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市級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承擔著柳州市(含六縣)婦女兒童的保健、醫療任務,是全市婦幼保健業務指導中心。醫院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現開放床位320張,有職工624人,其中高級職稱51人、中級職稱131人,設置職能科室9個、保健及臨床業務科室20個。年門診量逾58萬人次、年收治住院1.5萬余人次,年接產量4800余人,居全區醫院產科之前列。 醫院始終堅持婦幼衛生工作方針,貫徹一法兩綱,在全市“降消”等項目指導督查、婦幼信息和三網監測管理、愛嬰醫院培訓指導、產科質量檢查、推廣適宜技術、健康教育和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基層人員培訓、集體兒童保健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婦幼保健業務指導中心的作用,為柳州市婦幼保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醫院立足于為婦女兒童服務,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加快學科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產前診斷、產后康復、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兒童早期綜合開發及高危兒早期干預與康復、遺傳優生及生殖保健服務體系。臨床婦科、產科、兒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遺傳優生科、生殖助孕中心業務已在桂中地區形成一定的專科影響,是廣西較有影響的婦科內窺鏡應用基地、全區首家市級產前診斷準入單位、婦幼機構首家PCR實驗室國家認證單位,柳州市唯一通過國家衛生部輔助生殖技術資質評審的單位、全市婦女疾病治療中心、高危孕產婦治療和危重癥搶救中心及早產兒護理搶救中心、柳州市新生兒篩查中心。開展的生殖助孕技術(試管嬰兒臨床妊娠成功率達42.2%)、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治療等已走在全區先進行列。 醫院擁有先進的十六排螺旋CT、中C臂、乳腺鉬靶機、CR、實時四維彩超、心(腹)部彩色B超、電視宮(腹)腔鏡、電子陰道鏡、肌瘤聚焦消融機、嬰兒高壓氧艙、兒童呼吸機、高檔麻醉機、兒童中心監護站、產婦中心監護站、婦女及兒童骨密度檢測儀、多頻穩態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時間分辨儀、酶標儀、細胞遺傳工作站、基因診斷儀、進口牙科綜合治療椅、眼科手術顯微鏡、乳腺導管鏡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為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醫院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堅持服務宗旨,狠抓行風建設,大力抓科技進步,創新管理機制,大膽進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樹立了較好的社會形象。近年來評上省級、市級科技成果進步獎30多項。先后被授予全國“三優工程”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國家級“三八”紅旗集體、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婦幼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愛嬰醫院先進單位、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級綠色環保醫院、自治區級“巾幗文明崗”等稱號,并獲柳州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柳州市科研管理一等獎等多項表彰。
預約掛號
-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焦作市肝病醫院、焦作市傳染病醫院)始建于1983年,是焦作地區惟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是焦作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傳染病唯一定點醫院,擔負著焦作地區六縣四區320萬人的傳染病防治任務;肝病專科為市級重點專業學科。中醫肝病專科為市級重點特色專科;焦作市肝病研究所設在我院。建院十余年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和支持下,各項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在傳染病專業領域,穩居同行業之首。 <br>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始建于1983年,于1989年正式開診。位于焦作市東郊,占地53畝,綠化面積達75%。南臨建設東路,北接解放東路建筑面積16378平方米。有門診樓、住院大樓、又籌資1300多萬元新蓋了一棟目前在河南省處于領先水平的標準式傳染病大樓各一幢。內設業務科室有臨床一、二、三科、檢驗科、放射科、胃鏡室、功能室和門診各科等十四個科室,住院床位244張,配備檢驗、治療設備完整。現有職工14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2名,高級4人、副高級8人、中級專業人員占50%以上。以收治各型肝炎、肝硬化、流腦、乙腦、傷寒、出血熱、痢疾、艾滋病等國家法定傳染病為主。開診十余年來,各類疾病綜合治愈率達85%,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83、4%。同時加大科研投入,促進業務發展,先后開展新技術二十余項,獲市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四項,三等獎八項,培養造就研究生9人,出版醫學專著8部,發表學術論文近三百篇,獲市級科技拔尖人才稱號一人、焦作市十佳中青年名中醫稱號一人。 <br>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還開展病人選擇醫生;推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單制;服務承諾公開;困難病人住院費用減免等一系列全程優質服務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精湛的醫療技術,先進的檢驗設備,一流的服務水平,優雅的就醫環境,是病人恢復健康的可靠保證。 <br>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是焦作市政府根據傳染病法第四條、第十一條之規定專門設立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住院部設傳染病房三個科室,門診部設相關科室十余個。標準化全封閉傳染病住院大樓屬河南省一流,在焦作地區獨一無病房樓內設病床244張,有供病人和工作人員分開使用的雙走廊,有嚴格的隔離、消毒設施;有使用方便、住著舒適的干部病房,也有收費低廉的普通病房;全部病房均配備有取暖、制冷設備、彩電、及201電話;住院環境溫馨舒適典雅。醫院設有免疫室、分子實驗室、病理室、HIV初篩室、生化室、細菌室和常規檢驗室、放射特檢科、胃鏡室、皮膚性病治療中心等。其中分子實驗室于2001年全國首批通過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技術質量驗收,在全市是唯一標準的分子實驗室,且參加衛生部室間質評,年年達標,臨檢、生化、免疫參加河南省臨檢中心室間質評,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檢測設施先進、方法齊全。 <br>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141名職工中,擁有傳染病專業技術人員102人,其中具有35年以上臨床、教學經驗的正主任醫師四人、副主任醫師8人、中級職稱52人。在我市任何專業專科隊伍中,無論是人才擁有量,還是結構層次,都是其他專科無法比擬的。 <br>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病、各型腦炎、出血熱、傷寒、破傷風及其它各種國家法定傳染病的診斷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各類傳染病綜合至于率達85%,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83、4%。特別是在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療上,先后開展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高黃疸,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肝硬化、肝纖維化等先進項目,收到良好效果。在肝病檢測方面,我院能對甲、乙、丙、丁、戊、己、庚各型肝炎進行系列檢測,在我市開展項目最全,檢測結果極具權威。肝纖維化各項指標及酶學指標檢測和肝功能全面檢測,以及有關傳染病病源檢測也極具權威。于2001年引進的德國產羅氏定量PCR擴增儀,能準確測定體內病毒含量,及時檢測藥物治療效果,還能反映體內病毒變異情況,是國內最先進的檢測病毒手段之一。 <br> 傳染病發病歷來就有發生快,流行迅速,傳播廣泛等特點,因此做為傳染病防治的定點醫院,反應能力強,反應措施、隔離條件,控制傳染病的能力也是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我院無論是人員素質,應急反應,接受能力、搶救措施、管理水平、隔離消毒等方面均經得起考驗。1998年秋季,我市發生霍亂流行,我院在19天內,接受搶救53例霍亂病人,無一例發生腎功能衰竭及死亡,搶救成功率100%。市委市政府領導張漢英、侯趁意、齊嘉杰等到我院視察后給予高度評價,并得到了是政府的嘉獎。2003年非典肆虐,我院被市政府確定為收治非典定點醫院,全院職工積極行動經過極短時間的準備,迅速改建原有病房數十間,形成了能夠安全收治30個非典病人的隔離病區。全體人員積極學習非典防治知識和消毒隔離知識,進行業務培訓,組建防治隊伍和防治專家組,完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個人防護制度...
預約掛號
-
福建省立醫院南院三級甲等
福建省立醫院南院(省立金山醫院)是解放后省會福州新建的最大一所三級綜合醫院。醫院坐落在繁華喧囂的浦上大道右側、金榕南路西側,是省、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福州市金山新區第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國內著名的急診醫學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立醫院院長林才經教授擔任首任院長。<br> 南院是福建省立醫院“九位一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全省最大三甲綜合醫院的人才、學科、管理優勢,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總用地面積216畝,規劃床位2000張。一期開放床位500張,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6億元。醫院圍繞“景觀園林式醫院”的主題,采用相對集中的建筑布局,以住院、病房大樓為主樓,門急診醫技為裙樓,其他保障配套用房為附樓,主樓和裙樓組合,整個院區形成一組錯落有致、布置集中的建筑群和大面積空曠的綠地或停車場。醫院綠地率高達 37.4%。 醫院總體規劃分醫療區、科研區,建設國際示范水平的綠色院區。組織三大醫療群(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與研究中心的相互關系,將醫技樓設于住院樓及門診樓之間。此外還設有齊全的檢驗中心、放射診療中心、手術治療中心以及種類繁多的功能檢查中心。院區主入口在基地的東北側,入口圍合出一個前廣場空間,并留有足夠的前廣場和停車場;設置迎賓水景廣場,公共藝術并搭配水景及植栽設計;東南側設急診急救等分入口,也有廣場和停車場;南側為病房,遠離噪聲源。休憩區在西北向,營造安全、安靜優美的戶外休憩環境。停車場成片布置,分兩到三個露天停車區和地下停車區,車位除了院區急救車使用之外,還充分滿足了私家車停放,方便來院就診患者。<br> 醫院一期設急診、門診和住院病房,國家級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附設在院內。醫療團隊和管理團隊全部從福建省立醫院本部派出,由經驗豐富的學科帶頭人、年富力強的臨床骨干醫生以及訓練有素的護理團隊組成,實力雄厚,醫療水平與本部一致,涵蓋內、外、婦、兒各個專業。病房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重癥醫學科、新生兒重癥醫學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特需病房等9個臨床科室。國際體檢部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加拿大指定的移民及出國人員體檢定點部門。此外,檢驗科、放射科、超聲診斷科、心電診斷科、藥劑科等醫技科室一應俱全,提供包括放射檢查、造影、彩超、病理、檢驗、神經功能檢查、心臟檢查、內鏡中心、眼科檢查、康復等醫技檢查檢驗治療項目。配有MRI、CT、DR、數字胃腸機、無線移動床邊機、數字胃腸鏡、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擺藥機等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輔助檢查設備。手術室開設9間,配備了先進的手術床、手術燈、吊塔以及原裝進口麻醉機、腹腔鏡手術系統、混合動力碎石清石系統、GPS導航系統。婦產科引進美國一體化產床,為產婦生產提供更強大的硬件設備和技術條件。<br> 醫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的有醫療綜合樓、科研樓、動力中心、制氧中心、污水處理站,配備先進樓宇自控系統,手術室、ICU、供應室、產房等采用先進的層流設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還配備電視教學系統、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等,引入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更為人性化的門急診、病房設置,是一所多功能、智能化、人文化的綜合大樓,更好的保障了患者醫療安全,也大大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br> 醫院一期建成開張,對完善福州市區域衛生規劃,均衡發展優質醫療資源,促進福建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福建省立醫院南院(省立金山醫院)將繼續秉承“精于醫術,誠于醫德”之院訓,以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服務、一流環境,回饋和服務社會,為全省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預約掛號
-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北京海淀區翠微中里13號,其西鄰萬壽路,北鄰昆玉河,東鄰翠微路,向南1000米為西長安街復興路。占地面積1615平方米,建筑面積3926平方米,下設翠微南里、復興路、新興年代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中心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擁有著50多年歷史積淀的綜合一級甲等醫院,屬北京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單位,隸屬海淀區衛生工委。中心創建之初稱為【海淀醫院第三療養院萬壽路門診部】1991年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醫院】1996年遷院于現在所在地;2000年醫院向社區衛生服中心轉軌試運行;2008年改稱【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2015年進行中心科室調整與院內流程改造,改擴建中藥房,建立全科診療專區、中醫診療專區、改擴建口腔科、增設皮膚科、增加新的診療設備(輔診科免疫分析儀、便分析儀)。 在海淀區衛生工委、公共委、衛計委領導下,中心立足于轄區居民衛生需求、傳承中西醫精髓,創新自身特色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中心先后在2010年被評為“海淀區中醫示范中心”,2011年作為海淀區唯一一家社區篩查單位參與國家“十二五”新醫改重大專項-“全國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及干預項目”, 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3年成功創建“北京市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層實踐基地”,2014年被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北京市中醫綜合診區建設單位”,2015年自主申請首發基金項目《北京城市女性免費乳癌篩查參與狀況調查及以社區為中心的健康促進干預研究》;同年被定為首批北京市“社區慢病規范管理與分級診療”試點單位。 中心現設全科(含內、外、眼耳鼻喉)、中醫科、口腔科、針灸推拿科、康復理療科、兒童早教、精防科、心理咨詢室等16個專業科室,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X線檢查、動態心電圖、C13尿素呼吸試驗檢查胃幽門螺旋桿菌、輪狀病毒檢查、寄生蟲檢查、綜合化驗等輔助科室。 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轄區11萬常駐人口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使命。 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建立健康檔案;為轄區內孕產婦建冊;進行產后新生兒家庭訪視;免費對本轄區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免費為35歲以上首診患者測血壓、規范化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每年為規范化管理的糖尿病免費進行4次血糖監測、免費對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規范化管理。
預約掛號
-
秦皇島市中醫院三級甲等
秦皇島市中醫醫院始建于1958年。目前已發展成為秦皇島地區唯一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學科優勢突出、技術設備先進、人才梯隊合理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占地45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編制床位600張,是河北省首批示范中醫院、河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合作醫院、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秦皇島分中心、全國知名肛腸醫院技術聯盟會員單位、秦皇島市特邀院士工作站、秦皇島市干部保健定點醫院、秦皇島市腦病診療康復中心、秦皇島市中醫糖尿病防治中心、秦皇島市中醫治未病中心。<br> 全院職工68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79人,占全院人員的84.4%,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全院執業醫師的72%,高級職稱以上113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68人(含博士研究生2人)。醫院匯集了一批德才兼備、技術精良的名醫團隊,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2人,省級名中醫1人,地方知名老中醫10人,國家、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人,國家級、省級優秀中醫人才及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13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及市年輕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級優秀人才85人。<br> 醫院一直堅持“中醫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的辦院理念,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目前,醫院設有臨床病區17個,醫技科室7個,專科專病門診39個。其中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重點建設專科、重點培育專科3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市級醫學重點及特色專科4個,國家、省級名老中醫工作室2個,省、市級重點研究室2個。有6個科室成為全國中醫技術協作組成員單位,其中內分泌科為副組長單位,4個科室成為河北省重點中醫專科(專病)協作組成員單位。同時,醫院對治未病中心與健康管理科、重癥醫學科與急診科,分別實施一體化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救治成功率。<br> 醫院醫療設施先進,大型設備齊全,擁有美國GE3.0T磁共振、64排128層CT、飛利浦高端彩超機、奧林巴斯高清電子胃腸鏡等大型醫療設備40余臺件。<br> 為實現醫院快速、可持續發展,2010年,醫院制定了五年戰略發展規劃,通過完善六個體系,建立五大中心,增加四種意識,提高三個能力,抓好兩項工程,實現一個目標,即五年后把醫院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現代化中醫醫院。<br> 多年來,醫院圍繞這一目標,始終秉承“承古納今、厚德濟生”的宗旨,發揚 “開拓、奉獻、務實、自律”的醫院精神,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先后榮獲全國中醫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全國冬病夏治先進單位,全省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暨“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先進集體,河北省衛生系統工人先鋒號,市直機關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生態村先進幫建單位,市先進職工之家,市先進女職工集體,市無償獻血促進獎,艾滋病篩查實驗室優秀實驗室等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50余項。<br> 揚帆破浪風正勁,策馬揚鞭正當時。我們相信,乘著全國振興中醫藥事業的東風,秦皇島市中醫醫院在以朱立春院長為首的院領導班子帶領下,必將以更加高昂的姿態、更加寬廣的情懷和更加豪邁的氣概,乘風破浪,奮發向上,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為中醫事業的騰飛再立新功。
預約掛號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三級甲等
<br>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婦女醫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是浙江省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及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工作的指導中心。三級甲等婦產科醫院(婦女保健院)。曾先后獲得全國婦幼衛生先進集體、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全國優秀愛嬰醫院、全國母嬰友好醫院、浙江省市文明醫院、浙江省示范文明醫院、浙江省計劃生育科研先進集體等榮譽。核定床位1120張。職工2000余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200余人。現有國家衛生健康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人,浙江大學求是講席(講座)教授2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醫師3人。年門診人次160萬人次,年收治病人近8萬人次,年分娩數超2萬人次。是婦產科學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國家婦產區域醫療中心牽頭建設單位。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享有較高聲譽。設有婦科、婦科腫瘤科、產科、新生兒科、生殖內分泌科、計劃生育科、婦女保健部、外科、內科、中醫科、麻醉科、門急診科等臨床科室以及檢驗科、超聲診斷科、放射科、病理科、藥劑科、生殖遺傳科等醫技科室。<br><br> 醫院的前身是浙江省立醫學院附屬醫院。1951年,成立浙江省立婦幼保健院。1954年,成立浙江省婦女保健院。1960年,醫院改稱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婦女保健院。1985年,醫院改稱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1999年至今,醫院改稱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婦女醫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br><br> 婦產科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婦產科學”為國家精品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婦科、產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含婦產科、病理、醫學檢驗、影像學等專業基地),國家衛健委輔助生育技術培訓基地、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臨床藥師(婦產科專業)培訓基地、圍產期母嬰護理服務實訓基地,全國產科麻醉培訓基地,全國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殖健康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全國婦幼健康科技獎9項。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項目“輔助生殖誘發胚胎源性疾病的風險評估和機制研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生殖健康狀況評估及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宮頸癌篩查與干預新技術及方案的研究”“排卵異常的發生機制及臨床干預研究”“輔助生殖的遺傳安全性研究”的牽頭單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生殖安全轉化醫學研究”項目創新團隊);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1個(生殖醫學);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7個,其中重點支撐學科4個(婦科腫瘤學、計劃生育學、產科學、生殖內分泌學)、創新學科3個(婦科微創學、普通婦科學、圍產護理學)。<br><br> 醫院先后與美國、加拿大、德國等10多個國家建立了互訪和合作關系,有計劃地選派專業人才出國訪問、進修、培訓;接待外國專家來院講學、交流,聘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知名婦產科專家作為客座教授,開拓深層次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與國際機構建立聯合研究中心,是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Part1考試全球第24個考點。<br><br> 掛靠在醫院的機構有:浙江省生殖醫學中心、浙江省產前診斷中心、浙江省胎兒醫學診療中心、浙江省宮頸疾病診治中心、浙江省人類輔助生殖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產前診斷(篩查)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產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分娩鎮痛技術指導中心、浙江省母嬰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浙江省圍絕經期保健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婦科泌尿與盆底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宮頸癌防控技術培訓基地、浙江省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子宮惡性腫瘤診治技術研發中心、浙江省出生缺陷防治人員培訓基地、浙江大學婦產科計劃生育研究所、浙江省婦女保健質量管理質控中心等。<br><br> 醫院秉承“慈心妙術 求是創新”的院訓,以“守護婦幼健康 唱響生命繁華”為使命,堅持“仁愛、奉獻、務實、創新”的核心價值觀,貫徹“為婦幼健康保駕護航”的宗旨,始終踐行“品質為本 關愛為懷”的服務理念,努力打造享有國際盛譽的創新型、研究型、生命型醫院。<br><br> 錢江院區和婦女保健大樓正在建設中。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