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婦幼保健院
臨河區婦幼保健院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家“二甲”保健院,始終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有機結合、大專科、小綜合、全面發展”的辦院思路。婦幼各項指標達到了國家先進地區水平,臨河區孕產婦連續三年實現了零死亡,嬰兒死亡率為7.9‰。內蒙古自治區婦幼工作績效考核,臨河在101個旗縣中獲第一名。 著力打造本地區一流的重點學科,不斷提高助產質量,使剖宮產率控制在30%左右。多次成功搶救了嚴重產科合并癥患者。新生兒科應用各種搶救和治療新手段,多次成功救治了危重新生兒。兒科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開設了霧化中心等特色診療措施,提高了療效,縮短了患兒的病程。微創技術、婦科腫瘤、甲狀腺、乳腺、糖尿病的診療水平也不斷提升。
預約掛號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創建于1939年,坐落于重慶西部交通樞紐城市永川城區內,是一所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重慶市衛生區域規劃的重慶西部地區中心醫院,國家衛計委認定的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重慶市醫療急救中心永川分中心。醫療服務輻射永川區及周邊五區三縣、川東南、黔西北等地1000余萬人口。 醫院本部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業務用房6萬余平方米,編制床位1500張,實際開放床位1200余張,醫院總資產7.61億元,凈資產4.55億元。門急診68萬人次,住院3.8萬人次,住院手術臺次1.6萬余臺次。 現有在職職工1649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5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17人,博士13人、碩士200人,教授、副教授64人。擔任中國醫師學會外科專委會、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副主任委員、委員13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 醫院配有價值上億元的先進診療設備,包括256層螺旋CT、核磁共振(MRI)、醫科達直線加速器、SPECT/CT、DR、DSA、X光數字減影儀、玻璃體切割儀、腫瘤精確放療系統、四維彩超、多功能血液透析機等。 醫院堅持以一流的技術求發展,走科教興院之路。率先在重慶西部開展了肝、腎移植術、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骨髓干細胞移植、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及腦干腫瘤切除術、心臟起搏器植入、白內障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人工關節置換術、斷肢斷指再植,以及惡性腫瘤適形放射治療、乳腺癌根治術及術后一期乳房再造術、自體輸血術等高精尖技術。擁有市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個、醫學重點學科1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市級特色專科建設項目2個。 我院作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具有完善的學歷教育和畢業后醫學教育體系。現有三級教學準入教師60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5人,本科理論學生1200人,碩士研究生87人,各類實習學生600余名。作為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臨床藥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我院現開展住院醫師、護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臨床實踐技能培訓,以及其它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各類培訓8000余人次。 醫院已在永川新區購地174畝用于規劃建設1000張床位的新區醫院及容納3000-4000名學生培訓的教學部,未來五年內,醫院總編制床位預計達到2500張以上。
預約掛號
-
屏山縣中醫醫院二級甲等
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中城鎮聯合診所,先后更名為錦江醫院、屏山縣城關鎮人民衛生院,1984年3月經省衛生廳批準更名為四川省屏山縣中醫院。1984年4月經省衛生廳通知,將四川省屏山縣中醫院改為屏山縣中醫醫院。1997年創建為國家“二級乙等”中醫醫院。醫院占地1275平方米,建筑面積2904平方米,有門診、綜合樓一棟。2012年業務醫院收入約700萬元左右。醫院編制人員55人,實有人員48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2人)。編制床位60張,開放床位45張。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0人。2012年,醫院抓住向家壩水電站移民遷建契機,加大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新縣城建設了新院。醫院位于屏山縣新縣城民生西路,院內綠化環境優雅。醫院2013年,新一任領導班子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狠抓醫院發展。醫院編制床位100張,開放床位226張,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9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10余名,博士1名,本科以上學歷50余名。2013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為全縣中醫醫、教、研中心。是四川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網絡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區域聯盟醫院。是屏山縣、宜賓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保、交通事故、人壽保險公司的定點醫療單位。是宜賓市“120”急救網絡醫院。獲得“宜賓市消費滿意單位”“宜賓市文明單位”“宜賓市衛生單位”等多項稱號。醫院開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兒科、骨傷科、康復科、婦產科、口腔科、中醫科、耳鼻喉科、針灸科、科、手術室等10多個臨床科室和藥劑科、檢驗科、影像科等6個醫技科室,其中骨傷科、康復科為市級重點專科。醫院配備有CT、核磁共振、飛利浦平板DR、四維彩超、胃鏡、腸鏡、C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儀、床旁X光機、鼻內窺鏡設備、口腔全景機等醫療設備共計210余件。醫院定期指派專業技術骨干到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宜賓第一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專業技術學習,培養出了一大批高素質,高質量,高技術的中醫特色醫療隊伍。就醫環境優良。配有120急救車3輛;醫院內上下樓便捷,配有電梯4部;各病室內配備有空調、中心供氧、呼叫系統、吊塔、天軌、閉路電視、衛生間,免費提供被褥、開水,可滿足患方的多種就醫需求。醫院秉承“精誠關愛,傳承創新”的院訓,時刻牢記“以德立院,以德做人,厚德為民,承古納今,跨越發展”的辦院宗旨,堅持“發揮中醫藥的優勢、突出中醫藥特色、加強專科專病建設,培養名醫、打造名院、建設名院”的發展戰略,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堅持中西并重,凝心聚力,用“健康夢托起中國夢”,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急診電話:0831-5705120
預約掛號
-
滄州市人民醫院頤和院區
滄州市人民醫院頤和院區,全體醫護人員以“優生優育、快樂分娩、母嬰安康”為己任,全力打造滄州市公立高端婦產醫院。 頤和院區位于市區307國道海河路段與迎賓大道交叉口處,頤和中學西側,緊鄰滄州高速西出口,交通便捷,環境優雅,氛圍溫馨。院區占地83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0.8萬平方米,現開放家庭化病床200張,停車位200個。 頤和院區病區環境干凈整潔、寬敞明亮,病房設施齊全、溫馨舒適。現開放200間家庭化溫馨單間病房、VIP雙套間病房、VIP三套間病房。VIP三套間病房為家庭化分娩病房,待產、分娩、產后康復一體化。每個病房均配有彩電、微波爐、冰箱、空調、衣柜等全套生活設施,并有獨立衛生間及浴室,24小時熱水供應。 頤和院區專業學科齊全,治療手段完備,技術力量雄厚,配備國內一流設施設備,為臨床診療、圍產保健及產后康復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臨床科室以產科為主,配有產房、新生兒科、內分泌科、手術室、超聲科、放射科、檢驗科、心電圖室等。門診設有產科專家診室、優生優育診室、營養咨詢門診、助產士門診、胎兒監護室、產后康復室、產后盆底治療室、孕婦學校、新生兒撫觸游泳室。病房有6個產科病區、內分泌病區和新生兒病區。 頤和院區提供熱情、細致的人性化、規范化、一站式服務。除了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如孕前檢查、孕期定期產檢、產后復查等,還提供頤和特色服務,如產前孕婦學校授課講解孕期圍產保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孕婦運動室教授拉瑪澤減痛呼吸法、孕婦瑜伽、球操及夫妻體操等,產時提供VIP產房、一對一導樂師陪伴分娩,并允許家屬陪產,產后為產婦提供床旁服務及產后康復服務,促進乳汁分泌及減少產后出血,同時還為新生兒提供洗澡、游泳、撫觸服務,您出院后仍可在門診繼續享受產后康復及新生兒游泳撫觸等服務。 頤和院區擁有以河北省著名婦產科專家孫金豹、王吉云為首的技術力量雄厚的臨床專家團隊,訓練有素、技術精湛的醫療骨干隊伍以及經驗豐富、熱忱服務的助產隊伍為您與寶寶的安全保駕護航。
預約掛號
-
焦作市中醫院三級甲等
焦作市中醫院成立于1976年,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開放病床401張,是焦作市唯一一所集醫療、急救、保健、預防、科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現有在崗職工454人,其中高級職稱48人,中級職稱148人,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優秀中青年中醫、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生等一批拔尖人才。開設13個臨床科室,28個特色中醫專科門診,10個醫技科室,其中腦病科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骨傷科為市級重點醫療專科,康復科、不孕不育科為市級中醫特色專科。 近年來醫院加快技術發展的步伐,成立了腫瘤治療中心,將體內伽瑪刀、海扶刀、體外高頻熱療治療系統、介入治療等多種腫瘤治療技術與中醫藥有機的結合起來,有效彌補了手術、化療、放療的不足,使常規腫瘤治療手段與最新科技進步得以完美結合,大大提高了腫瘤的治愈率和緩解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開展半導體激光刀治療下肢靜脈曲張;腹腔鏡、宮腔鏡、椎間盤鏡等微創手術;骨病矯治、斷指、斷肢再植手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血液病、六位一體治療腎病、糖尿病、結石病、各種骨折、婦科病、兒科疑難病、不孕不育、燒傷等均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擁有磁共振、螺旋CT、CR、半導體激光刀、血液透析儀、四維彩超,集腹腔鏡、宮腔鏡、椎間盤鏡、關節鏡、前列腺鏡于一體的德國全數字化高智能手術室整合系統,第五代電子波體外碎石機,意大利、瑞士產口腔美容系統等高新優設備150臺(套)件。院內研制中藥制劑達120余個品種,10個劑型。 現為國家衛生部命名的愛嬰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小包裝全國試點單位、河南中醫學院教學醫院、焦作市工傷康復定點醫院、焦作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焦作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焦作市工傷定點醫院、焦作市工傷康復定點醫院、焦作市市離休干部定點醫院、焦作市文明單位、國家農村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示范基地、焦作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
預約掛號
-
南京市中醫院三級甲等
南京市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亦為南京市紅十字中醫醫院,成立于1956年,坐落在聞名海內外的夫子廟秦淮河畔,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設備先進、技術雄厚、專科齊全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19300平方米,醫療用房44000平方米,編制床位700張,年門診量73萬人次,出院病人1.8萬人次。醫院臨床科室設置齊全,設有臨床及醫技科室37個,擁有一批中醫特色鮮明、治療效果突出的重點學科和專科。肛腸科為"十二五"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專科、重點學科;腦病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中醫腦病學"為江蘇省中醫藥重點學科。目前,醫院有國家中醫重點專科3個:肛腸科、腦病科、婦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2個:肛腸科、臨床藥學;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個:腫瘤科、心血管病科;國家重點專科培育項目2個:護理學、臨床藥學;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2個:骨傷科、針灸科;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個:老年病科、急診科;南京市中醫重點專科4個:脾胃病科、腎病科、內分泌科、養生康復科;南京市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個:肺病科、風濕科。醫院還擁有江蘇省中西醫結合結直腸腫瘤診療中心、南京市中西醫結合癌痛鎮痛中心、盆底中心、炎性腸病診療平臺、圍絕經期綜合癥診療平臺等相關疾病診療平臺,設有中醫藥研究所、結直腸病研究所及南京市醫學重點實驗室。 民國初年,南京中醫界籌備成立了"南京醫學會",當時登記的會員就超過200人。學會創設了四城醫院分別位于城區四個方向。當時著名的醫家有:"三卿一石",即朱子卿、武俊卿、隨中卿和王小石,世人稱之為四大名醫。坐落在原江南貢院遺址上的南京市中醫院真實見證了百年中醫的歷史、繼承著金陵百年中醫的文脈。1934年,在夫子廟成立了(民國)"首都警察廳醫務所",其后擴建為"首都警察醫院"。1949年,更名為"南京公安醫院",1952年,改稱南京直屬醫院,1956年,正式組建南京市中醫院。悠久的歷史,傳世的醫技,為百年金陵中醫史冊留下了無數懸壺濟世的事跡,演繹著一個個妙手仁心的傳奇。雖然百年前的國醫館、傳習所不復存在,但它們培育出的一輩人卻成為南京市中醫院最早的基石和核心:張仲樑、濮青宇、傅宗翰、曹光普、丁澤民、謝昌仁……這些近代和現代赫赫有名的醫生以及其傳承人丁義江、李柏年、劉永年、洪宜成、張明德、徐衛義、張鐘愛等為中醫院植入了仁心仁術的靈魂,傳承著金陵醫脈。而其獨特診療特色的金陵醫脈也逐漸成為蘊涵著南京地區中醫藥寶貴的學術思想和經驗,也是南京市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珍貴財產之一。在金陵醫脈大醫者的傳承之下,南京市中醫院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的規律,實施育人工程,致力于培養名醫、名科、名院。醫院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個,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6人,省級名中醫、名中西醫結合專家8人,市級名中醫、名中西醫結合專家24人。現有高級衛技人員1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講師231人,博士、碩士導師37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省"333工程"重點人才1人、省衛生廳"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1人、省中醫藥領軍人才1人。 近年來,醫院不斷提高醫療設備現代化的推進速度,配備有全身螺旋CT、64排128層CT、核磁共振、計算機數字減影X線機(DSA)、數字化X線機(DR)、800mmA數字胃腸X線機、雙能X線骨密度儀、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心腹兩用彩色B超、腔內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化學發光自動免疫分析儀、電子胃鏡、電子腸鏡、眼科準分子激光儀、超聲乳化儀、超聲刀、腹腔鏡、骨科半導體激光刀、手術顯微鏡及影像系統、高壓氧艙和血透機等現代化醫療設備。同時,醫院配有中醫遠紅外按摩理療、盆腔炎中醫治療儀、電子灸治療儀、中醫康復腦循環治療儀、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等中醫特色設備。 隨著醫療、教學、科研綜合水平的不斷提高,南京市中醫院成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中醫藥教育實習培訓基地、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臨床基地、江蘇省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基地、江蘇省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南京市中醫藥轉化醫學基地、南京市普外科臨床醫學中心等。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會長單位,為江蘇省中醫腦病專業委員會、南京中醫藥學會、南京針灸學會的主任委員及掛靠單位。 目前,醫院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南京市政府已開工建設占地100畝、建筑總面積30萬㎡、床位1500床的南部新城醫療中心,預期2017年底完成搬遷。屆時,現代化的南京市中醫院將為全市人民的健康提供中醫特色顯著的綜合性醫療、護理、康復及預防保健等診療一體化服務。
預約掛號
-
順德中醫院三級甲等
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順峰山麓的順德中醫院,創建于1958年,是順德歷史最悠久的醫院之一,是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康復、社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鮮明中醫特色和中西醫結合優勢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1年被評定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2009年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9.43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院內亭臺水榭,綠蔭婆娑,環境優雅,空氣清新。現有員工97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21人,中、高級職稱320人。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傳承挖掘、研究發展,醫院形成了以內科為基礎,骨傷、腫瘤、顱腦為支柱的專科建設,設有內、外、婦、兒、五官、骨傷、腫瘤等13個臨床科室和兩個重癥監護室,開設病床630張。并有三個獨立的綜合門診和各類專科專病診室近40個。腫瘤科被授予省級中醫特色專科。 醫院擁有電子直線加速器、TPS(計劃系統)、后裝機、螺旋CT掃描機、MRI(磁共振)、模擬定位機、彩色多普勒診斷儀、乳腺鉬銠雙靶攝影機、數字胃腸機、數字減影(DSA)介入治療設備、消化道電子內鏡、體外反搏治療機、人工腎、高壓氧倉、全自動生化儀、全自動化學免疫分析系統等多種現代化醫療設備。 加強專科建設,凸顯中醫特色優勢,是醫院辦院的基本方向。腫瘤科成立于1983年,是當時該地區最早建立的縣市級腫瘤專科,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上形成了以手術、放療、化療、介入、中醫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治療體系。為保證腫瘤患者得到最理想化治療,建立了“首治綜合會診制度”,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治療方案。通過實踐,收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得到了省內行內專家的認同和高度評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多年來,共收治各類腫瘤患者達5萬多人次,成為省、市頗具規模和盛名的腫瘤疾病診療基地。2004年經廣東省衛生廳批準,成立了順德區腫瘤診療中心,確立了在該地區腫瘤診療技術領域中的龍頭地位。2009年被評定為省級中醫特色專科。2010年3月28日,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以及省、市、區主管醫療衛生領導現場視察了區腫瘤診療中心,也對醫院建立的“首治綜合會診制度”和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治療腫瘤患者并取得理想療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醫院還與北京積水潭、天壇等名牌醫院建立了橫向技術聯合體,成立了創傷骨科聯合治療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順德工作站、順德區腫瘤診療中心、順德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均坐落于順德中醫院內。 近年來,醫院積極響應建設中醫強省的號召,著力加強中醫建設,在中醫理論、中醫技術、中醫名師培養、中醫治療參與率以及中醫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醫院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針策略,除了每年選送中、青年技術骨干分別到北京、上海等名牌醫院進修外,還派出學科帶頭人到國外專科醫院進修深造,同時在院內開設中醫培訓班,邀請全國名老中醫前來講學,不斷推進醫、教、研的可持續發展。2009年,有1項課題獲廣東省中醫藥局立項,3項課題獲佛山市衛生局立項,目前共有19項各級在研課題均進展順利。課題《CT灌注在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經專家鑒定達國內先進水平,獲得2009年度順德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院注重文化建設,著力營造人性化的服務氛圍,構建相互信任尊重、相互關心愛護、相互理解包容的新型醫患關系,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在各級政府及領導的重視、關心、支持下,醫院肩負著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任,朝著建設國內知名、省級一流的中醫院的目標大步前進。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