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安縣人民醫院
成安縣人民醫院建于1947年,是一座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急救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先后榮獲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市“綠色醫院”、市“文明單位”、市AA級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市十佳”文明服務窗口等榮譽20余項。是縣醫保、新農合、及保險公司定點醫院。多年來堅持把“人才興院、科教強院”作為立院之本,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先進的醫療設備,使千千萬萬患者帶疾而來,康復而歸, 一流的醫療技術。醫院有衛技人員320名,其中有高級職稱18名,中級職稱120名,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8名。醫院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發展,每年派送10余名技術骨干到省級以上醫院進修學習,并安排100余人次醫護人員到外地做短期培訓或技術學習,醫院已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老、中、青人才梯隊,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可開展食管癌、肺癌等多種癌根治術根治術、高血壓腦內出血微創清除術、各種骨折內固定術、髖膝關節置換術、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心肌梗塞溶栓術、腫瘤化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人工晶體植入、青光眼減壓術、多種重度中毒患者搶救等醫療技術。 先進的醫療設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醫療設備的使用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體現,為各種疾病的正確診斷提供了技術保障。近年來,醫院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采取引資和自籌等形式,投資3000余萬元,購置了具有省內先進水平的德國西門子六排螺旋CT機、西門子彩色B超儀、西門子數字胃腸造影X光機、日本西施美康全自動生化分析儀、5分類血球計數儀、白內障超聲乳化儀、中心供氧系統、中央監護系統、CR數字減影設備、高壓氧艙等一大批現代化醫療設備和設施,極大的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水平。 完善的服務設施。新醫院的建設高起點、高站位,設計床位200張,設有內一、內二、外一、外二、婦、兒、眼、中醫、急診、口腔、耳鼻喉、皮膚等臨床科室以及骨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心腦血管內科、腫瘤化療、糠尿病等專科,同時設有放射、檢驗、CT、彩超、B超、腦電、心電、乳透、多普勒、胃鏡、激光、碎石、理療、高壓氧治療等輔助科室,另設有中心供氧系統、醫用電梯、重癥監護室、透明式兒科病房等硬件設施,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優雅的就醫環境。 嚴謹的行業作風。醫護人員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用良知行醫,以誠信立業,向社會公布的優質服務“十項承諾”,項項落到實處。“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竭誠為病員服務。”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心愿。時刻為病人著想,公開收費標準,嚴格收費制度,設立投訴箱、公布投訴電話,遵守“八不準”和服務承諾,發現違規者,嚴肅查處。以優質的服務、低廉的收費(農合統計連續多年人均費用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贏得病人,打造綜合實力突出的品牌醫院。 2005年6月醫院遷建工程圓滿竣工并啟用是該院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06年全院實現微機化管理,實現了從嚴格管理到科學管理的大跨越,一座面積達16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新病房大樓即將動工興建。
預約掛號
-
內黃縣人民醫院
2009年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決定實施醫院整體搬遷異地新建工程,在縣城新區建設一座高標準、現代化的綜合性醫院。新院總投資1.23億元,占地面積112.5畝,建筑面積51600平方米,設計床位1000張;門診醫技樓6層,局部3層,病房樓地上12層地下1層,其中藥房自動發藥系統為河南省縣級醫院首家使用。已于2013年12月搬遷新址。異地新建為醫院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與生機,展望未來,新建的醫院,將成為內黃縣人民醫院發展歷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其宏偉的規模、現代化的設備設施,為全面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管理和服務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和一個騰飛的新起點。
預約掛號
-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原鄭州鐵路局中心醫院)始建于1915年,九十多年來已發展成為設備先進、專業齊全、技術精湛、服務優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省級綜合醫院。是鄭州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河南大學等十余所知名院校的教學基地;是河南省首批省直醫保定點醫院、鄭州市醫保定點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鐵路醫保定點醫院和鄭煤集團醫保定點醫院;1993年首批榮膺國家衛生部命名的"三級甲等"醫院;1995年被評為全國"愛嬰醫院";1999年被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命名為"全國百佳醫院";2004年獲"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殊榮。醫院學科齊全,設有30多個臨床科室、12個醫技科室、一個綜合門診部。開放床位1200張,在職職工一千四百余人,中、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600余人,在各專業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癥搶救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醫院設備精良,擁有世界一流的旋轉式頭部伽瑪刀、體部伽瑪刀、飛利浦3.0T高場核磁共振儀、美國瓦里安2300C∕D醫用直線加速器、GE公司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系統(DSA)、飛利浦全身螺旋CT、飛利浦彩色超聲診斷儀、美國進口癲癇精確定位系統、美國貝克曼公司CX9全自動生化分析儀、RF2000多彈頭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儀、史賽克關節鏡、人工腎血液透析機、雙定位多功能體外碎石機、全套奧林巴斯腹腔鏡等大型醫療設備;先進的遠程會診系統、智能計算機網絡系統使醫院實現了現代化管理;優勢明顯的學科診療體系使醫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腫瘤治療、康復治療和體檢預防保健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
預約掛號
-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二級甲等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是由始建于1911年的“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與始建于1952年的“重慶市江北區第一人民醫院”在2010年12月借公立醫院改革東風合并而成。新的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單位。國家首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中央編辦確定的全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直接聯系單位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愛嬰醫院重慶市對外交流醫院重慶市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重慶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重慶市“物價、計量”信得過醫院首批醫保及城鄉合作醫療定點醫院重慶市江北區西醫藥科、教、研中心重慶市江北區聽力語言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重慶市江北區視力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重慶市江北區白內障復明工程定點醫院重慶市“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手術定點醫院重慶市江北區“征兵體檢”指定醫院重慶市江北區“中小學體檢”指定醫院重慶市江北區“高考體檢”指定醫院重慶市“特病鑒定”定點醫院擔負著江北區主要醫療急救和醫療服務工作。醫院占地21.2畝,業務用房面積為36608平方米,將新增業務用房面積10萬平方米,病床達1200張。醫院現有編制床位795張,開放床位545張。職能科室18個,臨床醫技科室34個。截止2017年1月,醫院在職員工902人,其中高級職稱86人、碩士、博士75人,中級職稱184余人。年門診量達50萬人次,住院病人達3萬人次。特色科室:重慶市首批醫療特色專科: 眼科 婦產科 耳鼻咽喉科 內分泌科重慶市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骨科專業 護理專業重慶市江北區醫療重點專科:神經內科 消化內科 影像醫學科 兒科重慶市江北區醫療重點學科:呼吸內科 神經外科 重癥醫學科 產科 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檢驗醫學科骨科醫院先后榮獲2011年衛生部醫院改革創新獎、衛生部“全國院務公開示范點”、重慶市現場醫療救援二等獎等榮譽稱號等。醫院秉承“精醫、求實、博愛、創新”院訓,以“病人是中心、質量是核心、安全是準心、服務是重心、滿意是開心”為辦院宗旨,“立足江北,打造區域醫療中心”為愿景。
預約掛號
-
天津市黃河醫院
天津市黃河醫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非贏利性綜合醫院,是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交通事故和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是南開區社區醫衛生服務指導中心。設病床338張,年門診量三十余萬人次,住院人次逾8000之多。該院以注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面享譽盛名。1994年以來先后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十家“文明優質服務示范醫院”之一、“全國百佳醫院”、“全國文明行業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預約掛號
-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三級甲等
,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全國百家優秀愛嬰醫院,創建于1956年,2015年10月,贛州市婦幼保健院與人口和服務站合并,組建成立“贛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院歷經近六十年的滄桑巨變,醫院乘著改革、科技之風,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情系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醫院坐落在贛州市內最繁華的文清路與大公路交界處,占地面積9879m2,總業務用房面積2.9萬m2,編制床位500張,實際開放近600張。內設科室47個,其中市級醫學領先學科3個:兒科、產科(圍產醫學)、生殖科。省市共建學科2個:兒童呼吸內科、產科。在職職工750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64人,中級職稱醫務人員180人,博士后1人,碩士28人,江西省衛生系統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贛州市衛生系統學術與技術帶頭人4人,贛州市衛生系統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贛州市衛生系統第一批優秀青年醫學人才培養對象5人。年門診量59萬人次,年出院2.5萬人次。年5千余人次,年大中型手術近5千臺。先后榮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國家級“服務婦幼健康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狀”“江西省群眾滿意醫院”、“江西省模范職工之家”、“贛州市價格誠信(AA)單位”、“贛州市五一勞動獎狀”等近百項榮譽稱號。廣施妙手傳福音,情注杏林寫春秋,這是對贛州市婦幼保健院的真實寫照。先進的醫療設備是提高醫療診斷水平的基礎,醫院擁有全市首臺美國GE超導型1.5T光纖磁共振、最新西門子數字化全景乳腺鉬靶攝片機、美國產GEE8高檔彩色超聲診斷儀(贛南首臺),斯蒂芬妮小兒呼吸機和車載斯蒂芬妮小兒呼吸機(全省首臺)、一氧化氮治療儀(全省首臺)、日本原裝電子支氣管鏡(全市首臺)。此外,還有麥默通乳腺微創活檢系統、雙排螺旋CT機、數字X光機、計算機X線攝影、西門子全自動化學發光儀、Rochecobas501全自動生化儀、、腹腔鏡等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設備。建立了中央母嬰監護及遠程監護站、新生兒重癥中央監護系統、新生兒轉運系統和嬰幼兒高壓氧艙。醫院開通了急診專用綠色通道;提供無節假日醫療服務;對下崗職工、貧困患者就診實行“三免四減半”政策;對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實行優先診療;實行門診、住院全程導診;隨時免費抬送無家屬陪伴的病人和急癥病人做檢查;設立醫療費用查詢系統;開通多條門診預約通道;開通微信全流程掌上醫療服務;開設優質病房,滿足病人不同層次的需求;積極推進賓館化禮儀服務和人文化親情服務等。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兩年多來,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全體醫護人員以此為動力,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以加強醫院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為目標,著重從”環境精致化、專科領先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人性化“上下功夫,全方位加強醫院內涵建設,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持續改善服務態度及優化就醫環境,醫院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得到進一步增強。進一步拓展婦科手術項目,進一步打造產科領先學科地位,進一步發展兒內科二級分科,進一步提升新生兒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兒外科的技術水平,率先在全省地市級醫療機構開展試管嬰兒項目,全面打造一站式乳腺病防治中心,以此將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打造成為特色更加鮮明、質量更加上乘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實現醫療技術水平、服務和輻射能力的全面跨越,為贛南及周邊地區婦女兒童得到更高、更優品質的醫療、保健、康復服務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振興發展贛南蘇區,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提供最強有力的健康支持和保障。醫院宗旨:精誠勤慈情系婦幼院訓:仁愛進取奉獻敬業醫院愿景:打造專科品牌爭做行業典范患者信任度高員工幸福感強醫院地址:贛州市大公路106號婦兒健康中心地址:贛州市文清路75號醫院網址:www.jxgzsfybjy.cn電話:0797-8222258傳真:0797-8231221院導診臺:0797-8282129婦兒健康中心導診臺:0797-8282080醫務科:0797-8282022監察室:0797-8282128兒科住院部出入院處:0797-8088721兒外科住院部出入院處:0797-8282044郵編:341000乘車路線:(1)乘3路、7路、9路、19路、20路公交車可直達醫院本部(2)乘K2路、11路、18路、28路公交車至文清路啟德家電站下車,醫院婦兒中心在文清路啟德家電超市往東走100米。
預約掛號
-
二炮總醫院三級甲等
二炮總醫院、262醫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于1956年3月16日正式收治病人,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二炮總醫院現為第一、二、三、四軍醫大學臨床教學醫院,武漢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培養基地。第二炮兵軍事醫學研究所設在二炮總醫院,包括推進劑醫學科、放射醫學科和中心實驗室。燒傷整形科為第二炮兵燒傷研究治療中心;肛腸科為全軍肛腸病專病中心,第二炮兵肛腸研究治療中心。 二炮總醫院全院職工758人,床位700余張。醫院現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0多人;享有軍內特殊津貼的專家8人;碩士生導師6人;碩士、博士、博士后130余人。二炮總醫院醫療設備總值上億元。 二炮總醫院設有40 余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燒傷整形科為第二炮兵燒傷研究治療中心,是北京市指定的四家治療大面積燒傷的定點醫院之一,對燒傷、燙傷、電擊傷、化學燒傷及燙傷后畸形、先天性畸形的治療與研究形成了整套科學規范的治療方法和完善的治療措施。二炮總醫院肛腸科在診治肛腸常見病以及大腸良性、惡性腫瘤等疑難、危重病癥方面有獨到的方法。目前開展的微創微痛手術治療肛腸外科常見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便秘與炎癥性腸病,綜合療法治療大腸腫瘤等新技術贏得患者廣泛好評。曾為許多中央首長治療過此類疾病。 二炮總醫院泌尿外科腔內鏡治療各種泌尿系疾病,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治愈率高等優點。中西醫結合治療男性不育癥、各種性功能障礙有獨到之處。骨科擅長頭頸腰椎間盤切除術及各種關節疾病的關節置換、修復重建術和慢性骨髓炎以及外傷所致的骨不連、骨缺損的診治。近期開展的關節鏡下診治術、肢體延長術及枕頸畸形的矯形減壓穩定手術療效顯著,利用自體異體骨進行大段骨缺損移植效果顯著。普通外科周丁華主任開展的無張力疝修補術為許多患者及傳統術式失敗的病人解除了痛苦。
預約掛號
-
石柱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位于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賓鎮。醫院創建于1945年8月27日,1984年1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成立,醫院遂更名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并沿用至今。2009年8月,醫院晉升為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全縣唯一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是渝東南片區率先達到“二甲”水平的縣級綜合醫院。醫院先后獲得“重慶市青年文明號”、“重慶市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重慶市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軍隊醫院支援西部地區醫院工作先進單位”、“重慶市衛生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醫院放射科工會小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模范職工小家”、外二科工會小組被重慶市總工會命名為“工人先鋒號”。 醫院整體遷建工程于2010年4月開工,按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占地面積130畝,建筑面積99000平方米,床位規模800張(實際開放床位可達到1000張),預計于2013年完成整體遷建,2015年實現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目標。醫院現占地15097平方米,建筑面積18308平方米,綠化面積1964平方米,編制床位290張,實際開放病床530余張,在職職工6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39人,中級職稱115人,有中國醫院文化委理事4名,“全國三八紅旗手”1名,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1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1名,重慶市十佳優秀醫務工作者1人,重慶市“五一創新獎章”獲得者2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1名,重慶市“優秀院長”1人,有多名業務骨干是縣醫學會專家庫、工傷鑒定、傷殘等級鑒定等專家庫成員。 醫院設有院辦、醫務科、護理部、政工科、財務科、審計科、質控室、預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信息科、設備科、總務科、保衛科、物價科、基建科、醫保辦、新農合辦等政職能科室、有門診辦、口腔科、皮膚科、急診科(含院前急救)、眼科、耳鼻喉科、中醫科、理療科、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含血透室)、內五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外四科、兒科、婦產科、感染科、ICU、麻醉科等臨床醫療科室;有功能科、放射科、藥劑科、病理科、檢驗科、供應室等醫技科室。 石柱縣人民醫院在縣級醫院中具有較高的診療和急救水平。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二院、兒童醫院、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第三軍醫大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建立起密切的技術指導協作關系,不斷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引進磁共振、東芝16排螺旋CT機、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儀、全身高檔彩超機、C臂機、DR計算機成像系統、CR計算機成像系統、腹腔鏡、電子胃鏡、彩超機、呼吸機、麻醉機等儀器設備。開展了顯微外科手術、神經吻合、脊髓腫瘤切除、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減壓內固定術、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子宮部分切除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乳腺癌保乳術、心臟起搏、痔上黏膜環切術、小肝癌切除術、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引流術、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膽腸吻合術等新技術,拓寬了醫療服務領域,充分發揮了全縣醫療技術指導中心的作用。120綠色急救通道24小時暢通,免費接住院病人,參加了2004年石柱“9•25”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冷水鄉竹林坪隧道塌方事件、2007年彭水杉木溝煤礦事故的急診搶救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大眾的好評。 乘著改革的春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將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全面推進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工作,為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提升石柱縣的醫療技術水平,深入推進“健康重慶”、“健康石柱”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預約掛號
-
橫縣中醫醫院二級甲等
橫縣中醫醫院是一所以中醫藥為主體的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院,也是橫縣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2008年縣人民政府把原橫縣中醫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合并為現橫縣中醫醫院,醫院現有職工400多人,占地面積6132.1平方米,現有開放病床251張,醫院設有急診科、骨傷一科、骨傷二科、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科、產科、針推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膚科、甲亢科、手術科、預防保健科、放射科、功能科、檢驗科、供應科、藥劑科、財務科、總務科、設備科等科室,醫院擁有螺旋CT機、DR、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腹腔鏡、關節鏡、胃鏡、腸鏡、鼻竇內窺鏡、前列腺汽化電切鏡、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系統、臭氧、激光微創治療系統等大中型設備100余臺,完全能夠滿足臨床診治需求。醫院經過多年的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中醫特色優勢不斷得到傳承和發展,專科建設穩步推進,其中骨科為橫縣最大的專科,有兩個病區,在縣內率先開展運用微創性椎間盤切吸術和臭氧、激光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病變,并取得良好效果,還運用現代醫學骨科理論與傳統醫學相結合特色,使骨傷、骨病治療達到最佳療效。2013年醫院骨傷科被確定為第二批廣西基層中醫民族醫重點(扶持)專科。針推科、中醫婦科為自治區級中醫發展重點建設專科,并于2012年12月通過自治區基層中醫民族醫重點專科項目驗收。內三科為醫院新組建的一個中醫特色濃厚,專治脾胃病專科……。我們秉承“講信修睦,親情至上”的服務理念,全面發揚“愛崗敬業,不競聲華,齊心協力,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全體員工將“以病人為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用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湛的醫療技術,為全縣人民健康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廣東省計劃生育專科醫院
廣東省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建立于1976年,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梅東路17號,擁有一棟8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和臨床大樓,是廣東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1998年經廣東省編委和廣東省衛生廳批準,加掛廣東省計劃生育專科醫院的牌子。目前醫院實行一套人員兩個牌子的管理。2005年1月被認定為廣東省第一批非營利性公益性科研機構。醫院現有正式職工103人,其中科技人員86人,占職工總數的83%:正高級技術職稱人員8名,副高級技術職稱人員23名,中級技術職稱人員29名,初級技術職稱人員26名。學歷結構為:博士學歷6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8人,本科及以下學歷62人。醫院以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疾病診治為主要業務,現有學科包括女性生育調節研究室(科)、男性生育調節研究室(科)、優生遺傳研究室(科)、生殖免疫與內分泌研究中心(科)、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科)、流行病學研究室、女性內鏡研究(診療)中心及檢驗科、麻醉科、藥劑科和門診部等業務科室。附設有廣東省優生技術中心、廣東省人類精子庫。業務范圍包括:男、女性避孕節育咨詢、指導和緊急避孕;男、女性計劃生育手術及并發癥的診斷及治療,男、女性不孕不育診斷和治療,以及各類臨床婦科常見疾病的診治;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可進行供精、夫精人工授精的業務,是廣東省目前為止唯一通過國家評審開展此項目的醫療機構;廣東省優生技術中心可進行優生咨詢和遺傳病的診斷,智商測定和病殘兒的鑒定,生殖保健及生育指導服務,染色核型分析和微量元素測定等業務。 建所以來,研究所始終堅持“科研、服務、培訓”三結合的辦所方向。在保證實現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年扭轉局面,兩年達到全國中等水平” 的計劃生育工作目標和全省基本實現“三為主”(計劃生育工作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和經常性工作為主)(均于2002年實現)的目標上作出了醫院應有的貢獻。在今后完成廣東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的工作目標中,將要進一步發揮作用。多年來,醫院的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近十年受表彰的情況如下:1996年3月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計劃生育科技先進集體”; 1996年8月附屬醫院被廣東省政府評為“廣東省計劃生育先進集體”; 2001年4月被廣州市人事局評為“廣州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9月被國家計生委、國家人事部評為“全國計劃生育系統先進集體”;2003年7月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9月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200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稱號。2006年被國家人口計生委評為 “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先進單位” 2010年被評為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實踐證明,該所科研主體與專科醫院并存發展的模式,既促進了科技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發展的需求,在保證完成省委省政府、省人口計生委的工作目標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歡迎來自廣東省、國內外學者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醫院本著“面向社會,開拓進取”的精神,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竭誠為廣大育齡夫婦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