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博愛堂峻鋒中醫醫院
暫無介紹
預約掛號
-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暫無介紹
預約掛號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現已邁入中國一流醫院行列。 醫院現有越秀總院、黃埔院區、南沙院區,分別與廣西、貴州共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西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貴州醫院,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院綜合實力雄厚,是“輔導類”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單位、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國家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是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單位、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單位、國家人體組織器官移植與醫療大數據中心依托單位,也是廣東省首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和廣東國際精準醫學中心建設單位;學科優勢突出,擁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3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連續三年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評A++。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醫院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加快建成疑難重癥診治和災難醫學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醫學精英人才培養中心、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現代化醫院管理體系、模式與機制守正創新中心、黨建與優秀文化傳承創新中心,全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國家醫學中心而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2021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繼應用于肝移植、腎移植后,首次應用于心臟移植領域。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97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8.11%。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醫院現有國家衛生健康委人體組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27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55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0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3人,前任主委3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委5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24人,副主委88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4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9人、碩士生導師666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其中重點專業基...
預約掛號
-
廣州市增城區正果鎮衛生院
正果鎮衛生院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非營利性綜合性醫院。承擔全鎮5萬多戶籍人口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醫院占地22.6畝,建筑面積8672.8平米,業務用房面積5737平米。編制床位86張。全院現有衛技人員112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31人。內設門急診、綜合住院部、公共衛生科、中醫針灸理療科、醫技科、藥械科等科室。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努力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切實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醫院專科特色突出,中醫針灸理療科的“醒腦開竅針刺法”加焦氏朱氏頭皮針刺治療中風偏癱及小兒腦癱、“陰三針”治療小兒遺尿癥、“孟氏十二針”治療眩暈癥等療法均有獨到的療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預約掛號
-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坑頭社區衛生服務站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興業路西段大坪崗諾德道3號,是政府舉辦的非盈利性公益一類醫療機構,是社會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定點的醫療機構,2011年12月正式對居民提供服務,主要負責南村鎮轄區47平方公里28個村居的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服務人口數199154人。中心分設有3個一體化管理的站點,分別是員崗社區衛生服務站、坑頭社區衛生服務站、市頭社區衛生服務站。總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其中中心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設置一室三部等職能科室,開設了全科醫療科、預防保健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口腔科、放射診療等13個診療科目。擁有DR機、彩色B超機、心電圖機、生化儀、全自動凝血儀等萬元以上設備156臺,配置基本設備29種,中醫類設備16種,為臨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中心核定編制113人,現有在崗人員129人,其中在編人員101人,臨聘人員28人。全科醫師 30人,公衛醫師18人,護士46人,醫技人員18;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 71人,初級39人。2018年、2020年代表番禺區迎檢市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獲全市第一名。經市、省、國家專家復合評審達到2020年“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并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報表揚。通過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標準認證。五年來,獲得集體榮譽獎項7項,獲得個人榮譽獎項16項。其中市級以上獎項4項。
預約掛號
-
確山縣婦幼保健院
確山縣婦幼保健院始建于1973年3月,位于解放路中段,是我縣唯一一所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業務用房面積6000㎡。承擔著全縣十五個鄉(鎮)的婦幼保健和醫療救治任務。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愛嬰醫院”;河南省新生兒重癥救護網絡成員單位;市婦幼保健先進單位;縣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縣產科急救中心。 醫院開設床位150張,實際開設床位數150張。醫院現有職工251人,其中已聘任高級職稱11人中、中級職稱53、初級職稱122人,固定資產2000余萬元,有產前多功能監護、利普刀、宮腔鏡、腹腔鏡、自凝刀、新生兒培養箱、高壓氧倉、進口數字化大型B超、四維彩超、腦電圖儀、Horter、日本全自動血球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微量元素分析儀、呼機機、麻醉機、經顱多普勒、螺旋CT、DR、鉬靶乳腺機等大中型醫療設備60余件,配備救護車三輛。 醫院設有臨床部和保健部。臨床門診設有婦產科、兒科、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科、外科、五官科、中醫理療科、不孕不育科、乳腺病科、皮膚科、小兒腦癱康復科。醫技科室有:彩超、心電圖、檢驗科、病理室、放射科等。住院設有婦產科、兒科、新生兒科、內科、外科、中醫科五個病區。保健部設有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圍產期保健、婚前健康檢查、兒童智力及營養監測、預防接種門診等科室。2014年全年我院住院達到5000余人次,門診達到60000余人次。 婦產科、兒科是我院的拳頭科室,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產科實行了24小時母嬰同室,開展了整體護理并免費接診孕產婦,能為產婦、新生兒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服務。
預約掛號
-
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暫無介紹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