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新疆兵團第二師焉耆醫院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縣城開都河南岸。1950年3月18日正式建院,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焉耆縣地處天山南麓,系南北疆交通要道,314國道,218國道,和庫高速公路,南疆鐵路穿城而過,南至梨城庫爾勒市僅需半小時,北至烏魯木齊市僅4小時行程。博斯騰湖、金沙灘、相思湖、羅布人村寨等旅游景點散布周邊,是巴州北四縣經濟、文化、教育、商貿中心。醫院現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900平方米,其中醫用建筑面積41029平方米。固定資產2.2億元?,F有職工600余人,正高職稱9人,副高職稱55人,中級職稱135人,固定資產2億元,開放床位600張,設有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感染科、急診科、精神病科、康復、重癥等15個臨床科室及醫學檢驗、放射與CT、功能檢查、藥械、病理等10個醫技科室。設有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眼耳鼻喉科、感染科、急診科、精神病科、康復、重癥等15個臨床科室及醫學檢驗、放射與核磁、CT、內鏡、功能檢查、藥械、病理、體檢等14個醫技科室。編制床位350張,實際開放床位600張。人員編制數370人,現有職工567人。二、醫院歷史 1949年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二軍步兵第六師進軍大西北挺進新疆的戰火硝煙中,六師修養所在甘肅酒泉接收了國民黨245醫院,與休養所合編為二軍暫編第三醫院。1950年2月,步兵六師到達焉耆,接收了國民黨251醫院,組建成立六師醫院。1953年2月,部隊整編集體轉業。1953年6月5日,第一野戰軍二軍步兵第六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二師,步兵六師醫院隨之更名為農二師醫院。1954年10月,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醫院隨師歸生產建設兵團建制。1962年8月,兵團批準農二師醫院升格為團級建制。1969年7月10日,兵發﹝1969﹞177號文,授予番號決定,原農二師醫院為農二師第一醫院。1975年5月,兵團建制撤銷。農二師第一醫院改為巴州第二人民醫院。1982年4月,恢復生產建設兵團,巴州第二人民醫院恢復原名為農二師第一醫院。1985年3月,農二師更名農二師第一醫院為農二師焉耆醫院。90年代,醫院進入穩步發展期,1994年被國家評選為地州級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愛嬰醫院,標志著醫院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規模的行成。三、學科建設 醫院以人才發展為依托,圍繞“外樹形象、內強管理、提升服務、保障質量”的發展思路,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麻醉及精神心理康復專業是第二師重點學科專業。普外、泌尿外科可成熟開展胸腔鏡下肺大皰閉合手術、經皮腎鏡下右側腎結石鈥激光碎石取石術;開展泌尿、肝膽等各系統腫瘤手術及腫瘤一體化療;開展微創保膽取石術。 神經外科可開展各種類型的腦脊髓腫瘤、高血壓腦出血、顱腦損傷的開顱手術、人工髖膝關節置換、經關節鏡交叉韌帶重建和關節清理術。 心內科可成熟的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心臟起搏器安裝等各類心臟介入手術。并開展急性心肌梗塞急診介入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心室再同步治療(即三腔起搏器治療心衰)、埋藏式體內自動復律除顫器預防猝死、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多項技術難度高的介入手術。消化內科可開展CT引導下經皮穿刺沖洗引流治療肝膿腫、肺膿腫、經皮穿刺瘤內注射無水乙醇治療肝癌、經皮肝穿刺膽道置管引流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膽道造影術;彩超引導下穿刺引流并硬化治療肝、腎囊腫;可進行肝硬化腹水電腦濃縮回輸療法,惡性胸腹腔、心包積液置管引流及灌注化療。內鏡科可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EST);內鏡下膽管引流及支架置入術;內鏡下胃腸道粘膜早期病變切除術(EMR)。神經內科開展了溶栓治療、腦脊液置換術、簡易定向錐顱碎吸術、血漿置換術、卒中單元。精神心理康復中心是巴州地區衛生系統唯一一家從事精神、心理治療康復為一體的特殊醫療單位??芍委煾黝惿窠洶Y、癔癥及心身疾病、睡眠障礙及心理障礙等疾病,開設了心理咨詢門診。三、醫療設備 醫院現有荷蘭菲利浦1.5T超導核磁共振掃描儀、美國GE64排128層螺旋CT、GE四維彩超、微創手術椎間盤鏡攝像系統、鈥激光碎石機、菲利普乳腺鉬靶機、美國800MA全智能數字胃腸機、西門子800MAC臂血管造影機、PACS工作站、CR系統、GE骨科移動式C臂X光機、日本奧林帕斯AV-400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麥迪遜 6000C 數字化全身彩超、西門子ISPEN心腹彩超、富士能電子胃鏡、德國狼牌腹腔鏡、美國施樂輝關節鏡、奧林帕斯膀胱鏡、電子宮腔鏡、德國蔡司神經外科專用手術顯微鏡、超聲刀、等離子刀、血液透析機、體外振波碎石機、6人高壓氧艙、肌電圖與誘發電位機等一批先進醫療設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