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地處“大千故里,文化之鄉”----甜城內江,始建于1952年6月,名“內江縣人民政府職工診療所”, 1956年更名“內江縣人民醫院”, 1986年,響應國家“振興中醫”的號召,抽調人員在市中區團結街組建“內江縣中醫院”;1987年,增掛牌“內江市職業病腫瘤病防治醫院”。1990年,內江市調整行政區劃,“內江縣”撤縣建“東興區”,醫院更名“內江市第四人民醫院”,內江縣中醫院更名“內江市第二中醫院”。1999年,“內江市第二中醫院”并入“內江市第四人民醫院”。2000年,成功創建“國家二級乙等綜合醫院”和“國際愛嬰醫院”。2008年“內江市第四人民醫院”更名為“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2009年啟動新醫院建設并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11年6月新醫院建成,從舊址中興路129號整體搬遷到現址—東興街道興盛路709號。經過60多年的發展,幾代醫務工作者的辛勤積淀,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等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二星數字化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遠程網絡醫院、市級最佳文明單位,東興區急救中心、東興區產兒科急救中心。是東興區區域醫療聯合體牽頭單位,東興區內科、外科、兒科、護理、院感、檢驗、藥事等7個醫療質控中心牽頭單位。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龍泉校區、內江醫科校等大中專院校的臨床教學醫院,服務人口輻射全區及周邊縣區近百萬人口,同時擔任指導基層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工作任務。 醫院位于東興街道興盛路709號,毗鄰內江高鐵站,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出行方便,是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優選醫院。醫院占地51945.29平方米,凈用地46687.21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34528.16平方米,截止2016年底,在職職工人676人,其中正高級醫學專家8人,副高級醫學專家50人,中級職稱146人,構建高、中、初級三級衛生人才梯隊。同時擁有有省衛生廳基層衛生拔尖人才,內江市“三八紅旗手”,四川省醫學會、內江市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委員,東興區突出貢獻人才等優秀人才30余人。醫院臨床科室由門診、住院、120急救中心三大部分組成,開放床位700張,年門診12萬人次,住院2.8萬人次,手術1.1萬臺次,設有內外婦兒等17個一級臨床科室,呼吸內科、腎病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新生兒、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腸道傳染病、中醫、針灸、推拿等18個二級專業組,藥劑科、放射科、檢驗科、功能檢查科、病理科等5個醫技科室,9個二級專業組。 醫院各學科發展均衡,人才梯隊合理,注重人才培養,每年都選派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到省內外知名三甲醫院進修學習或參加學術交流,使專業技術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能開展全部二級醫院和部分三級醫院技術項目。其中肝膽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眼科白內障手術等診療技術在市內同級醫院具有領先優勢。 醫院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每年接受學生進修學習120人。每年開展新技術項目5-10項,近5年來發表醫學論文220余篇,開展醫學科研4項,其中肝膽外科科研項目“普通腹腔鏡兩孔法膽囊切除術”獲得2011年度內江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骨科科研項目“胸腰椎骨折前路手術嚴重并發癥防治的臨床研究”獲得2014年度內江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神經外科開展的科研項目“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式改進治療腦積水的臨床研究”獲得2015年度內江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院擁有較先進的醫療設備,主要有西門子螺旋CT、西門子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數臺、肺功能監測系統、動脈硬化檢測儀、血液透析設備數臺、鈷60遠距離治療機、模擬定位機、骨科C型臂、電子支氣管鏡、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膽道鏡、鼻內窺鏡、膀胱鏡、前列腺等離子電切系統、輸尿管鏡、手術顯微鏡、超聲刀、超高清腹腔鏡、混合動力碎石清石系統、進口麻醉機、呼吸機、電刀、骨質疏松治療儀、肢體智能反饋訓練系統(訓練機器人)、全自動智能脈動治療儀、超聲波治療儀、生物刺激反饋儀、吞咽功能障礙治療儀、智能上下肢康復訓練系統、腦循環治療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 近年來,學科建設成績斐然,已建設內江市醫學重點專科2個(肝膽外科、骨科),在建內江市醫學重點專科1個(神經外科),今后還將陸續創建省、市級醫學重點專科,更好的為廣大群眾服務。將繼續沿著傾力打造“環境美、管理佳、服務優”的縣級綜合醫院道路,按照“優質服務成樣板,規范管理創三乙”的奮斗目標,規范管理,優質服務,立足東興,服務東興!把醫院建成“環境優美、服務優良、技術精湛、川南地區著名縣級綜合醫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