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市中醫醫院三級甲等
昆明市中醫醫院始建于1956年,醫院傳承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名醫名家薈萃,中醫專科特色突出,技術力量雄厚,管理先進,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康復、社區醫療等綜合服務能力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示范中醫醫院、云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中醫名院、云南陸軍預備役師師醫院、昆明地區“十佳”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社區中醫藥與技能培訓示范基地、昆明市中醫藥制劑中心。 醫院有院本部及關上醫院兩個執業地點,總占地面積21343.6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193.2平方米,編制病床位570張,設有23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在建呈貢新區醫院投資8億,占地面積124畝,總建筑面積118000平方米,病床 1000張,預計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676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31人,高級職稱111人,中級職稱21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9名,博士、碩士研究生55名。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業技術人員4名,國家、省級名老中醫師承指導老師6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2名,云南省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3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者5人,昆明市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7名,云南省榮譽名中醫、名中醫10名,昆明市榮譽名中醫、名中醫16名,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0人,昆明市衛生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7名。 近年來,醫院一直把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主線來抓,逐漸形成一批優勢學科,引進與培養了一批在省內外具有顯著專業特色和學術地位的學科帶頭人及專家隊伍。現有國家、省、市級重點專科專病20個,省、市級內設研究及技術中心10個。其中,骨傷科為國家中管局“十一五”重點專科項目單位,針灸科、肺病科、重癥醫學科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肺病科被評定為2012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傷科、肛腸科、針灸科為云南省中醫名科,骨傷科、肛腸科、針灸科、急診科、老年病科、肺病科、心病科等為云南省重點專科,糖尿病、哮喘、白癜風專病為云南省重點專病,此外,醫院還擁有皮膚科、推拿科、康復科、男科、心理咨詢科等特色優勢專科。為了充分繼承和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醫院還開設了“治未病”中心,設立了肛腸、針灸名醫工作室及名中醫門診。 醫院始終堅持“創新興院”的發展戰略,幾年來共承擔國家、省、市各級科研課題在研項目40余項。其中2011年肺病科科研項目獲國家自然資金資助1項;肺病科、制劑科項目獲云南省自然基金項目資助共2項,其他科室獲云南省衛生廳資助項目6項。近年來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3等獎1項,云南省科技進步3等獎3項、昆明市科技進步獎8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 作為云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昆明學院醫學院、遵義醫學高等專科學院等的教學醫院,承擔著碩士研究生培養、醫學本科、護理本科、大中專等的教學工作,并承擔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及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等多項教學任務。近三年來帶教實習進修人員2000余名,帶教瑞士、加拿大、德國、美國、意大利、法國、土耳其等外國留學生200余人,向國內外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醫學專業人才。近年來,醫院舉辦國家及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2項,肛腸科、骨傷科作為為國家中管局優勢學科繼續教育基地及云南省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承擔各級專科醫師的培訓任務,為基層培養了大批專業實用人才。 為了努力挖掘整理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獨到技術,不斷挖掘整理中醫藥安全有效的單方、驗方。2010年成立了以我院為龍頭的昆明市中醫藥制劑中心及昆明中醫醫療協作醫院。制劑中心按國家GPP標準建設,設備先進,能生產蜜丸、水疊丸、散劑、片劑等10余種劑型,有列入醫保用藥目錄品種82余種,其特色制劑在所有昆明中醫醫療協作醫院內流通使用。 醫院近年獲“云南省中醫名院”、“昆明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服務先進單位”、“云南省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首屆中醫護理先進集體”、 “第三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中醫醫院總務后勤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2011年,以李雷為領軍人物的中醫預防保健團隊榮獲昆明市第4批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醫院將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繼承與創新,堅持 “特色立院、專科強院、創新興院、開放活院、環境優院”的發展戰略,秉承“究醫術之精,謀大醫之德”的醫院文化精神,科學管理,務實創新,實現醫院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為人類健康、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三愛堂醫院)三級甲等
三愛堂醫院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和歷史的軍區中心醫院,1939年創建干革命圣地延安,前身是“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著名國際友人白求恩、柯棣華等大夫曾在醫院工作過。醫院地處蘭州市中心,實力雄厚,交通便利,管理規范,設有近40個科室,有高級技術職務人員6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40余名, 實際展開床位500余張,年門診量20余萬人次。三愛堂醫院現有螺旋CT、血管機、CR機、全數字胃腸X光機、彩色多譜勒、計算機集束射頻腫瘤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大型氧艙群、亞健康檢查儀等大型設備。各類醫療設備近千臺(件),總價值近億元。 1996年被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現有高壓氧治療、肝膽外科、傳染病防治等3個軍區中心,技術力量和醫療水平在甘肅乃至西北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他科室也具備雄厚技術力量和突出的特色優勢。近五年來, 醫院共在省級以上各類醫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 出專著8部,開展新技術新業務200多項, 獲軍隊和省級科技進步獎50多項,獲國家專利8項。醫院堅持“開門辦院”方針,正在興建21000平方米的醫療大樓, 將會使醫院硬件建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帶動醫療、科研的不斷發展。三愛堂醫院已逐步發展成為西北地區一所醫術精湛、服務優良、設備配套、功能完備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1998年被蘭州市評為“十佳醫院”:2001年以來連續四年被甘肅省和蘭州市醫療保險局確定為醫保定點醫院:2003年被中華醫學會評為“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醫院”:2003年被蘭州軍區表彰為“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單位”:醫院黨委被總政治部表彰為“全軍先進黨組織”。醫院服務誠懇熱情、醫療技術精湛、醫德醫風高尚,深受廣大患者和人民群眾的信賴。邁入新時代,全院同志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政治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建院、開門辦院”的總體思路,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始終堅持病人第一、質量至上的服務宗旨,努力做好西北地區駐軍和廣 大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工作,竭誠為廣大患者提供一流服務。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醫院(解放軍第三醫院)三級甲等
解放軍第三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戰備、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主要擔負蘭州戰區駐寶雞、平涼、慶陽、天水、隴南等地區2個軍級、9個師級單位約3.8萬名官兵和老干部的醫療保健任務,擔負蘭州戰區駐陜、甘、寧、青四省區部隊精神疾病和天水以東地區部隊結核病人的收治任務。 醫院矗立于渭水之畔、炎帝故里,占地面積共262畝,其中本部占地203畝,傳染病防治所占地59畝。全院編制床位300張,實際展開床位1000張;開設科室43個,擁有2個全軍中心,1個軍區醫學研究所,4個軍區醫學專科中心,8個省市重點學科;工作人員12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75名,中級職稱人員142名,博士5名,碩士33名,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津貼;醫療設備總價值約2.5億元。 經過長期建設發展,醫院學科門類齊全,專科特色鮮明,診療設備先進配套,以全軍精神病外科治療中心和全軍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為代表的重點學科在軍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項診療技術達到國內、軍內先進水平,年收容量、醫療收入、為部隊服務投入等指標長期位居軍區同級醫院前列,具有較強的醫療服務保障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醫院先后被各級表彰為“醫療服務先進單位”、“科研訓練先進單位”、“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先進單位”,連續四年被總部、軍區表彰為“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在保障部隊和推動本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預約掛號
-
陜西省中醫醫院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9月,1980年更名為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被衛生部確定為全國七大中醫藥科研基地之一,同期設立了附屬醫院。2001年,經省委、省政府批準,將附屬醫院與附屬肛腸醫院合并組建成立陜西省中醫醫院,與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實行兩個機構,一套領導班子,統一管理。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是陜西省政府舉辦的一所綜合性科研、醫療、教學中醫機構,位于西安市蓮湖區西華門4號,占地23畝,建筑面積8.2萬平方米。建院以來,始終遵循“厚德弘道,濟世篤行”的院訓,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走醫、教、研緊密結合的發展道路。全院現有在職職工159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419人,高級職稱242人;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6人;省級名老中醫5人,省級名中醫24人,省級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7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6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5人,三秦學者2 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0人。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是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入庫單位,下設文獻研究所與中藥研究所,已形成了較為健全的中醫藥科學研究體系。其中,文獻研究所有專職研究人員20人,館藏圖書20余萬冊,專業期刊400余種;中藥研究所有6個研究室,7個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和1個創新團隊,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食品化妝品檢驗鑒定中心。 陜西省中醫醫院是國家第一批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全國重點中醫醫院,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陜西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的省級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陜西省干部醫療保健基地,是省、市醫保、城鄉居民醫療服務定點單位。醫院現有針灸、腎病、腦病、皮膚4所專病醫院,36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30個護理單元,開設病床1200張,年門診量近90萬人次、出院患者4萬余人次。醫院擁有支持中醫臨床診療需要的中醫診療設備13類50余種532(臺)件,同時還有先進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彩色B超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共4954臺(件),總價值1.57億元。醫院作為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陜西省縣級醫療機構醫療技術人員培訓基地,陜西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陜西中醫藥大學“3+2”臨床教學基地,陜西中醫藥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承擔著陜西中醫藥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畢業生實習任務,每年接收省內外進修實習人員200余人次。 全院現有米伯讓學術思想研究所、針灸研究所、皮膚病研究所、腎病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5大臨床研究機構,中醫文獻學、中醫腎病科、針灸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史學5個國家重點學科,腎病科、針灸科、皮膚科、肝病科、中醫護理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針灸科、肝病科、腎病科、腦病科、皮膚科、肺病科、內分泌科、神志病科、護理學9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長安米氏內科為首批國家傳承流派工作室,中醫心病學、中醫皮膚病學、針灸學、中醫肝病學、中醫內分泌學為省級重點學科,腫瘤科、眩暈病(專病)、脾胃病科、骨一科為省級重點專科,慢性腎病、中醫皮膚病為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院同時承擔著內分泌科、針灸科、腎病科、肝病科4個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任務,腦梗死、腎衰竭2個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臨床試點項目。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始終致力于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獨特作用。在64年的發展過程中,先后發明了“針刺麻醉術” “電針療法”等中醫診療技術,發現了“經絡敏感人”這類特殊人群。研究開發出了丹蔞片、平消片、肝悅片等一大批中藥新藥,清肺化痰合劑、骨刺丸、腎復康等53種科研制劑在臨床廣泛應用,療效獨具優勢。目前,醫院定期舉辦“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系列治未病活動,開展了針灸、拔罐、刮痧、穴位貼敷、穴位埋線、中藥熏洗等幾十項中醫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在防治腎病、皮膚病、糖尿病、肝病等慢性疾病時療效顯著,在治療中風、心腦血管疾病、眩暈病、男性病等方面獨具特色,在腦病、骨傷疾病的康復治療中取得了卓越成效,門診和病房中醫治療率保持在80%以上。 2020年3月,研究院遷建項目暨醫院灃東院區正式開工建設,全院即將邁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未來將在兩個院區的布局上,繼續以科研為引領,以服務為先導,以醫療為基礎,以人才為保障,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朝著“創建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中醫名院”的目標繼續前進,為健康陜西、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預約掛號
-
西安市中醫醫院三級甲等
西安市中醫醫院,作為今日西安地區中醫學術的集萃之地,始建于1955年,是全國中醫醫院中的"老字號"。現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國家示范中醫醫院",省市醫保定點醫院。醫院位于西安市最繁華的東大街與解放路交匯之處,占地約35000平方米,現總建筑面積50000平方米,資產總值近億元。擁有德國西門子螺旋CT機、C型臂、DWL-TCD,美國惠普彩色B超、多床心電監護系統、偉康呼吸機,10臺瑞典金寶血液凈化機,日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瑞士歐美達全麻機等大型設備。醫院現有衛生技術人員500人,其中高級職稱者70余人,有30余人分別擔任全國、省、市級各專業學術委員會中的重要職務。醫院設病床500張,設有神經、肛腸、肝病、心血管、消化、呼吸、腎病、內分泌、老年病、腫瘤、小兒、普外、骨傷、皮膚瘡瘍、泌尿、婦產、五官、眼科、口腔、氣功、針灸、按摩、理療、體外碎石等臨床科室及各種功能檢查科室40余個,各具中醫、中西醫結合特色。其中神經、肛腸、肝病、心血管、消化等科室為省、市級重點專科。 中藥是中國醫學對人類文明的又一偉大貢獻。為提高中藥的有效治療作用,醫院中草藥的炮制嚴格按2000年國家藥典標準執行。采用箱式儲放(產地、日期、規格、等級標識清楚),物理隔潮、真空保質、防塵防蛀措施齊備,藥物內在和外觀質量在本市乃至西北地區均屬最佳。另外,煎藥采用最先進的現代化設備,藥物成分析出充分,真空包裝,可長期存放,便攜易服。 醫院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數代人留存下的驗方、效方數百個。近年來經努力發掘,已自制成丸、片、顆粒、膠囊、口服液、注射液、合劑、軟膏劑等14個劑型、200余個品種的制劑,其中如生脈注射劑、鐵箍散軟膏、三益丹、和肝理脾丸、快胃舒肝片、益氣斂陰片、棗安膠囊、補陽通栓片、黃芪當歸口服液、肝毒清、抗病毒顆粒劑等療效卓著,享譽省內外。醫院按GMP要求設計的3000平方米制劑樓,設備先進,工藝完備,制劑質量上乘。 醫院系陜西中醫學院西安附屬醫院,歷來注重教學、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后舉辦全國、省、市級各類學習班50期,接收培訓國內外進修者1000余人次,出國講學和工作的專家數十人,每年接待國際學術參觀訪問團體十余批。近年來連續榮獲國家、省、市級科研成果20余項,出版專著20余部,獲全國、省、市級醫學專著、論文獎50余項。醫院現已成為西安乃至西北地區中醫醫、教、研的重要基地。 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是醫院幾十年所堅持弘揚的醫德院風。醫院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行業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省級"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示范點",省級"白求恩精神獎",省、市級"'創佳評差'先進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神經內科被全國婦聯和省婦聯先后授予"巾幗文明崗",被團省委、團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和"新長征突擊隊"光榮稱號。現在,全院職工正同心同德,在院領導的帶領下,以"德誠,業精,繼承,創新"的院訓為指導,重點加強業務內涵建設,為實現新世紀的更大騰飛而繼續努力奮斗!
預約掛號
-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安交大附屬二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北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是國家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直管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及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是1912年由國家教育部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醫學院校——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發展而來,1937年在全民抗戰的烽火中,為民族大義,為拯救和保存中國高等醫學教育,遷陜重建,是西北第一所大學附屬醫院,奠基并發展了西北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和現代臨床醫學。 醫院現開放病床2580張,年門急診量220余萬人次,年收住各類病人近11萬人次。現有3858余名教職工,擁有近60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專家,50余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教授及各類科技人才; 200余名專家分別擔任全國和省市級醫學專業學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或常委、委員等職務。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設有38個臨床科室,15個醫技科室,以及多個科研實驗機構、編輯部等其他業務部門。現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泌尿外科、皮膚科;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外科、消化內科、臨床專科護理、地方病科(地方性骨病、心肌病、碘相關及甲狀腺疾病)、麻醉科、皮膚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急診科、中醫科;4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小兒外科、腫瘤科、心內、神外;2個省級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生物治療與轉化醫學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胃腸動力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醫療質控中心:皮膚科、消化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用超聲研究室、小兒外科、急診科、手術室、康復醫學科、泌尿外科。 醫院臨床醫學教育現下設17個學科系和1個教研室,博士、碩士學位臨床醫學所有學科全面覆蓋。現為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基地”,陜西省“研究生示范性聯合培養基地”。 醫院現為教育部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設有17個臨床學科系和1個教研室,承擔著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生、留學生多個層次的教學培養任務和陜西省全科醫師培訓工作及各專業國家繼續教育項目。培養的上萬名高級醫學人才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承擔國家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統編教材編修任務,獲得數十項國家、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和現代教育技術成果獎。 作為國家醫學科研單位,醫院承擔了數百項國家、部、省、市級醫學科研課題,每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基金立項項目百余項;近十年著(譯)高水平的學術專著40余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近60項,其中省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十余項,獲專利近百項。年均發表SCI收錄論文成倍增長,影響因子逐年提高。 醫院與省內外百余家基層醫院建立托管、醫聯體和協作關系,充分發揮國家隊的指導作用。堅持履行國家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數十年如一日下鄉巡回醫療、醫療扶貧、援助基層,對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區、新疆等地區,進行醫療幫扶,多年承擔蘇丹、馬拉維等非洲國家的醫療援助工作。在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搶險和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發揮陜西省醫療應急救援隊的職責、派出醫護專家權威指導、救治在第一線。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肯定。 嚴格規范的管理體系,大醫精誠、尊師重教的文化傳承,使得醫院多次受到國家和上級表彰。醫院兩次獲國家衛生部等部委聯合授予的“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國文明單位"及全國總工會“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稱號,連續獲得“陜西省三八紅旗手(集體)”及“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先進醫院” “陜西省抗疫先進集體”等稱號。醫院多名醫護人員先后獲得國際南丁格爾獎、國家五一勞動獎、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中國醫師獎、全國先進教師、全國抗疫先進個人、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及省白求恩精神獎、全國優秀護士、陜西省優秀護士,省優秀共產黨員、陜西省五四青年獎章、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就醫需求,突破醫院物理空間受限的瓶頸,醫院提出以院本部為中心,“壓舊擴新”、優質醫療資源向周邊輻射擴展的發展戰略,清晰繪制出“一院四區”(多區)藍圖框架:“一院”即地處西五路的主院區,“四區”即大明宮院區、秦漢新城院區、臨潼渭北院區、寶雞蟠龍院區。大明宮院區已于2019年4月全面開診,實現了主院區各個專業的同質拓展。其他園區建設進展有序。 傳承及創新是前行的動力,發展和服務是永恒的目標,作為大學附屬醫院,醫院將始終保持只爭朝夕、奮力拼搏的精神狀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與時俱進做好醫院頂層設計與戰略謀劃,為醫院未來十年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謀篇布局,銳意進取,全力打造一個百姓放心、同行認可、國家滿意、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臨
預約掛號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級甲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大學醫學院部分師生西遷,組建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隨之誕生,復經西北醫學院、西北大學醫學院、西安醫學院等母體的發展演化,1956年搬遷現址命名為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00年隨著與西安交通大學合校,現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幾代人接續奮斗,醫院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我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管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2018、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位居全國前列、西北第一。目前,醫院已入圍國家醫學中心首批“輔導類”創建單位。<br><br> 為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要,實現優質資源擴容,醫院全面推進“一院多區”的發展戰略,打造“三院四區”的發展格局。“三院”包括醫院總院(西安市雁塔區)、國際陸港醫院(西安市國際港務區,在建)和東院區(西安市閻良區);“四區”包括興善寺院區、南院區(在建)、行政院區和創新港MED-X研究院。編制床位3765張,現有職工5185人,其中在崗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82名。有雙聘院士5名,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7名,“杰青”3名,“優青”3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0名。<br><br>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有醫療醫技科室57個,其中醫療46個,醫技科室11個。神經疾病、心血管病、傳染病、婦產、癌癥、精神6個專業被確定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牽頭建設單位。泌尿外科(含腎移植科)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皮膚與性病學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14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2個;中醫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老年病重點培育專科。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優勢學科7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個、陜西省醫療質量控制中心16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專業45個。<br><br> 醫院注重專科和技術發展,在先進技術應用及復雜疾病的內外科治療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醫工結合領域,廣泛開展磁壓榨、磁錨定、磁導航、磁懸浮、磁示蹤等5大類17種創新技術探索;世界首臺30W藍激光手術設備和國產ECMO研制成功并投入臨床使用,自主研發的人工心臟起搏器至今仍有迭代產品供應臨床。器官移植技術領域,肝移植、腎移植水平和數量達到國內先進,腎移植數量超過6000例,DCD移植數量2970例,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腎臟移植關鍵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施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外科夢工場在離體器官灌注保存方面取得突破。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位居西北第一。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域,完成世界首例“完全可降解卵圓孔未閉封堵器植入手術”、“主動脈瓣置換+右室憩室修補+Peek材料3D打印全胸骨再造術”,研發可降解心耳封堵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展心臟不停跳下冠脈搭橋、心臟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換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并與國際水平接軌;開展微創多瓣膜置換、瓣膜置換(成形)+Bentall術+房缺修補、復合切口下瓣膜置換+冠脈搭橋等多項國內首例高難度多病種復合性心臟微創手術。感染性疾病防治與炎癥領域,制訂了首部《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顯著降低了乙肝感染率。腔內微創領域,開展了國內首創藍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腫瘤腔內微創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大幅優化微創效果。醫院大力推行多學科診療、日間診療、無痛診療、團隊診療、整體護理、精準用藥等新型服務模式。2021年門急診患者326萬人次,出院患者16.3萬人次,手術操作6.5萬例次,平均住院日5.89天。<br><br> 醫院為國家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承擔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及覆蓋全球34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本科教育等各層次和各專業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在全國率先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8個專業基地)、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7個專科基地),是教育部、衛健委聯合頒發的“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臨床技能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全國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國家臨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聯盟核心單位。獲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3門,國家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國家住培重點住培專業基地3個,省部級以上精品課程9門,省級教學名師3名、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2020年,在首屆教育部及國家衛健委所屬高校附屬醫院臨床教育質量評價位居全國第13位,西北首位。<br><br> 醫院以“舉國體制”打造醫療領域的“大國重器”,聚焦高水準的醫學研究轉化,圍繞健康重大需求,不斷凝練“卡脖子”和“臨門一腳”研究項目。在國家聯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8個陜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分中心,2個陜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及11個西安交通大學...
預約掛號
-
長春208醫院(208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六四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0八醫院創建于解放戰爭初期,參加過蘇中、宿北、魯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抗美援朝等戰爭、戰役。 醫院是第二、第四軍醫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和吉林醫藥學院等六所軍內外醫學院校的臨床教學醫院。有12個專業碩士生培訓點。擁有全軍骨科中心、全軍優生優育技術中心、全軍臨床藥理基地3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和沈陽軍區中醫風濕病治療中心。 醫院擁有磁共振、16排螺旋CT、ECT、數字減影、彩超、伽馬刀等各類醫療設備9000臺件,醫療設備總值1.5億元。 近20年來,醫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60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110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二等獎共計22項,三等獎46項。承擔省以上級科研課題42項,全軍課題2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技基金課題4項,全軍重大課題8項。 醫院被評為全國助殘先進單位,被總后評為全軍先進醫院,被軍區評為“松鶴杯”為老干部服務先進單位、衛生戰備工作先進單位、多次被聯勤部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團單位,骨科中心兩次被軍區記集體一等功,精神病科先后被軍區記集體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醫院從1968年開始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小兒麻痹癥患者取得明顯療效,208醫院名聲蜚聲中外。毛主席將越南人民贈送的芒果轉送給醫院進行褒獎,周恩來總理稱贊醫院“具有強烈的為人民服務精神”。醫院按照“打造品牌,發展特色,利用后發優勢,開展二次創業”的發展目標,狠抓學科質量建設,全軍骨科中心在小兒麻痹治療的基礎上,開展的關節置換、脊柱畸形、嚴重創傷在軍內外處于領先地位;中醫科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風濕病在東北地區具有領先優勢;介入治療中心開展的冠脈造影和安放心臟支架技術成熟;伽瑪刀治療中心、細胞治療中心開展的腫瘤治療技術、優生優育中心開展的試管嬰兒技術具有獨特療效,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冠脈內支架植入、先心病封堵、腦血管內容栓及支架植入、腫瘤的化療栓塞以及腰間盤臭氧消融等介入治療技術日趨成熟。腹腔鏡、前列腺氣化電切鏡、胸腔鏡、宮腔鏡以及關節鏡等腔鏡技術已形成規模。泌尿外科開展膀胱癌根治術、普外科開展胰腺癌切除術、五官科開展的喉癌重建技術、神經內科開展的腦血栓防治、腎臟內分泌科開展的糖尿病及晚期腎病治療等已經形成技術優勢。透析中心、理療康復中心、體檢中心的特色服務都非常明顯。逐步形成了內科向介入治療方向發展、外科向微創和器官移植治療方向發展、輔診科由診斷向治療方向發展的格局。以精專細為主要內容的護理模式已經形成。 多年來,醫院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院宗旨,弘揚“團結、敬業、創新、奉獻”的醫院精神,遵循“質量建院、科技興院、服務立院、管理強院”的方針,樹立“服務為本,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積極打造服務品牌、技術品牌、管理品牌和信譽品牌,樹立軍隊醫院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醫院先后被解放軍總后勤部授予 “全軍醫院、部隊衛生工作兩面紅旗”榮譽稱號;連續六年獲得全軍優質服務“白求恩杯”;先后被總政治部、總后勤部評為全軍先進集體、全軍先進醫院、全軍為兵服務先進單位、全軍繼續醫學教育先進單位、全軍衛生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授予集體二等功。骨科中心被軍區評為學雷鋒學習成才先進單位,先后2次榮記集體一等功,精神病科榮記集體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醫院于1993年通過全軍三級甲等醫院評審,1996年 被授予國家級愛嬰醫院,被國家評為助殘先進單位、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集體。是吉林省首批職工和城鎮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和新農村合作醫療定點單位。
預約掛號
-
長春市中醫院三級甲等
始建于1954年,是市內最大的中醫特色鮮明,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現設總院.分院,鐵北新院正在興建中,2014年10月投入使用。醫院在職職工6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67人,正高級職稱51人,副高級職稱125人。擁有以內科專家相世和院長,趙繼福副院長.曲生教授.肛腸科專家李玉泉副院長.骨傷科專家金成哲教授為代表的省市級名醫12人。同時,特聘全國內分泌專家姚文華教授.吉林省著名外科專家魏樹良教授來我院坐診。醫院骨傷科.心內科為國家重點專科,肛腸科.腦病科.內分泌科.腎病科.老年病科.康復科為省重點專科。醫院的針灸.按摩.康復.骨傷病.肛腸病..脾胃病.心病.腦病.月經病.病.腎病.小兒病.眼病.等專科治療頗具特色。院內制劑柔肝和脾丸.血力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洪寶膏.退熱糖漿等70余品種,享譽省內外。醫院擁有美國GE螺旋CT掃描機.日本西門子多層CT掃描機.美國GE數字遙控胃腸X光機.美國GE數字照相機(DR機).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腔鏡系統.日本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GE彩超等大型先進設備.各療區還配備先進的監護系統,能夠充分滿足廣大患者的診療需求。裝修一新的長春市中醫院,將以優美的環境.優良的技術.優質的服務.“仁和精誠”的核心價值觀.“誠信為本.藥德為魂”的最高服務理念,全心全意為春城人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預約掛號
-
吉林大學口腔醫院三級甲等
位于新址長春市朝陽區清華路1500號的吉林大學口腔醫院是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吉林大學等六校合并后于2000年命名的,始建于1985年,是國家教育部所屬、衛生部直管的一所專科醫(學)院,是吉林省及鄰近地區口腔醫學教育、科研和口腔病防治中心,吉林省及臨近地區唯一的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現為吉林省牙病防治指定的常務辦公機構。<br><br> 醫院設有牙體牙髓病科、兒童口腔科、口腔粘膜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種植中心、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預防保健科、VIP特診科、急診科、綜合科、麻醉科等臨床科室,口腔放射線科、供應室、藥劑科、檢驗科、輸血科、理療室、義齒制作中心、口腔病理室、手術室等醫技科室,院長辦公室、黨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醫保辦公室、財務部、醫務部、科教部、護理部、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后勤服務部、物資供應部、人力資源部、保衛部等行政科室。<br><br> 醫院現有教職員工34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4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不但竭誠為廣大口腔病患者診療服務,而且完成了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碩連讀碩士博士研究生、韓國留學生和專升本成人教育的教學任務。這批優秀的團隊,還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省部、廳級科研項目共111項。作為全國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單位,參編了《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正畸學》和《口腔材料學》等全國統編教材,還與兄弟院校合辦了《口腔醫學研究》和《中國口腔實用雜志》。現占居了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口腔信息網絡成員等組織重要席位。<br><br> 醫院先后被評為吉林省及長春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并在長春市28家醫院社會評議監督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優勝單位”,并在全省 “金杯紅旗”競賽中被評為“最佳單位”,在全市“白求恩杯”競賽中連年達標,被評為“優勝單位”。醫院現為“中華口腔醫學會”、“全國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中國口腔信息網絡”等機構的成員單位。作為吉林省口腔專科等級評審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在2001年和2008年分別被確立為吉林省醫保和長春市醫保定點醫院,2006年被確立為首批新農合定點醫院。<br><br> 新醫療樓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目前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儀器設備最先進、以博士團隊為主的醫技人才力量最雄厚的口腔疾病預防、診療和口腔醫學教育中心。醫院擁有180臺高檔牙科綜合治療機、根管治療儀、根管治療顯微鏡、血氣分析儀、纖維外科手術器械、超聲骨刀、高頻離心鑄造機、牙種植機、數字化全景X線機、三維CT機等先進儀器設備。<br><br> 醫院在面向國際化進程中,積極開展以現代根管治療技術、種植義齒新技術、頜面外科腫瘤生物膜修補技術、精密附著體、直絲弓矯治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療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與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韓國延世大學締結了姊妹校關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建立了口腔種植中心。<br><br> 醫院在人性化服務的道路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口腔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口腔醫學專業人才。醫院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科學發展觀,領悟市場經濟的時代特征,深刻認識“競爭中求生存,生存中求發展”的嚴峻形勢,弘揚拼搏創新精神,強化 “院有特色、科有特點、人有特長”的內部發展定位,展示‘醫術精湛、服務親情、環境優美、收費合理、設施達標和管理人性”的外部社會形象。為建設一所東北地區領先、國內知名和國際上有影響的、和諧的口腔醫(學)院而不斷努力。
預約掛號